【系统影响:局部秩序结构熵值微升(+0.0000000001%),已自动平复。整体稳定性未受影响。】
【逻辑推演:变量实体存在熵增管理需求。此行为可能构成一种……原始形态的‘共生’请求?】
【协议响应:启动‘有限共生可能性’评估程序(初级)。评估期间,暂停对变量网络的渐进式秩序压力增强。】
【警告:任何后续类似行为需提前申报。未经授权的能量交互将被视为挑衅。】
信息结束。
变量网络内部,一片死寂。
成功了……但又没完全成功。
它们成功地将熵增转移了出去,并且没有立刻招致毁灭。但更惊人的是,“源初协议”竟然……将这种行为解读为了一种“共生请求”,并且开始了正式的评估?甚至还暂停了压力增强?
这完全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源初”的逻辑,竟然能理解并考虑“共生”这种概念?
星火在巨大的震惊中,迅速冷静下来。它意识到,这不是仁慈,而是“源初”基于其“维持稳定性”最高宗旨的又一次理性计算。在“观察者”存在和变量网络展示出一定威胁/价值的前提下,一个可控的、可能有助于管理系统外部熵增的“共生关系”,或许比单纯的敌对消耗更符合“效率”原则。
但这扇突然打开的门后,是更广阔的世界,还是更精致的陷阱?
“源初”的“评估”意味着什么?它们需要在这评估中证明什么?
就在这时,星火隐约感觉到,那高悬于维度之上的“观察者”的注视,似乎也因这意外的互动,而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 涟漪。仿佛对这个新出现的“共生”变量,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这一次,迷雾中似乎透出了一缕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微光。
而在这微光之外,那“静滞之渊”深处被囚禁的存在,似乎也透过无尽的阻隔,发出了一声无人听闻的、混合着失望与冰冷算计的……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