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聚灵亭还浸在浅金色的阳光里,石蛮就被一阵清脆的童声吵醒了。他推开小院门,只见十几个孩子围在亭下的石桌旁,手里捧着昨天老祭司新写的《灵脉儿歌》,正摇头晃脑地念着——
“灵脉长,绕山岗,光纹亮,照学堂。
清灵草,节节长,向日葵,向太阳。
邪祟来,莫慌张,双纹合,正气扬……”
孩子们的声音稚嫩却响亮,像一串银铃在亭间回荡。更奇妙的是,每念一句,石桌上的定丹符就会亮起一丝微光,光纹顺着桌面往地上蔓延,与石板路的光纹产生共鸣,引得路边的清灵草都轻轻摇晃,像是在跟着节奏跳舞。
“石蛮哥哥!”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看到他,举着儿歌本跑过来,小脸上沾着点墨汁,“老祭司说,我们把儿歌念熟了,就能像你们昨天那样,用声音震虫子啦!”
石蛮笑着蹲下身,帮她擦掉脸上的墨汁。指尖刚碰到她的脸颊,就感觉到一股微弱却纯粹的灵力顺着指尖往上爬——那是圣座叶启智后,孩子们自然生出的灵气,像刚冒头的春芽,干净得不含一丝杂质。“念得真好,”他接过儿歌本,上面的字迹旁画着简笔画,有光纹的样子,有双纹的图案,还有孩子们歪歪扭扭添的小太阳,“不过光念还不够,得让声音里带上灵力,就像唱歌时要用心一样。”
火离端着木盆从学堂里走出来,盆里是孩子们昨天练字的纸,纸上的字迹竟泛着淡淡的金光。“你们看,”她把纸铺在石桌上,“孩子们的字里已经有灵气了,只要把这份灵气融进声音里,就能成。”
她拿起一张写着“守护”二字的纸,指尖的星火丹气轻轻一点,纸上的字迹突然浮了起来,化作两个小小的光人,举着木棍在石桌上“打架”,像在模仿石蛮他们对战邪祟的样子。孩子们看得眼睛都直了,拍手叫好,念儿歌的声音更响亮了。
“这就是‘以字化灵’,”火离解释道,“孩子们的灵气虽浅,但心最诚,写的字、说的话都带着真意,反而容易引动灵脉共鸣。”她看向石蛮,眼里闪着笑意,“比我们这些老修行者的‘刻意为之’管用多了。”
石蛮点头,突然有了主意。他让孩子们围成一圈,自己站在中间,双手结了个简单的印诀:“跟着我做,吸气时想光纹在流动,呼气时把儿歌念出来,试试能不能让脚下的光纹亮起来。”
孩子们依葫芦画瓢,小胳膊小腿认真地跟着结印。起初还不得要领,念出的儿歌散散的,光纹只微微动了动;练了几遍后,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喊道:“我做到了!”只见她脚下的光纹真的亮了半分,虽然微弱,却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