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棚一住就是一年。
老者倒也安分。
白日里要么窝在棚里翻些泛黄古籍。
要么拿出记载疑难杂症的手札眯着眼琢磨半天。
住在这里已经一年。
有些事情早已心知肚明。
便也没了一探究竟的执念。
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来找他。
他从不推辞,几片叶子或是一勺药粉总能见效。
一年下来,河柳村男女老少没不念叨他好的。
连周边村镇都传开了,说河柳村来了位能治百病的老神仙。
外乡病人隔三差五就会带着些土仪慕名而来。
老者的脾气倒也古怪:
贫苦人家,即便病再重,治好之后从不索取什么;
衣着华贵之人来求医,若是不合他心意,千金难求他动手一次。
倒也有些气急败坏之人转袖而去,却没人想彻底地得罪他。
说来也怪,即便有一些不开眼的,也从来没来过第二次。
两个丫头的问题,确实是他行医几十年最棘手的病症。
即便是他,起初也觉得信手拈来。
到后来却总念叨着“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身为东游医,一生都在辗转各处。
但从来没遇到过自己难以确认的病症。
反而这一年下来,治好这俩丫头成了他的执念。
想想也可笑,他经过这一年的打磨。
早已没了顶尖强者的傲气。
也不能说这一整年一点进展都没有。
经过他的多番验证,倒是觉得这篱笆院里的大青枣,倒有点歪打正着。
不仅可以美颜驻容,延年益寿,竟还有开智的功效。
又授了两个丫头几式招式。
不仅能助两个丫头快速消化药效,甚至让她们有了入门武者的可能。
一年下来,功夫也没算白费。
现在的两个丫头,说话不怎么口吃了。
走路也不再平白摔跤了,只是比之前越来越闹腾,还不大会和村里其他孩子玩耍。
除了依旧总粘着李子游,两个丫头就爱互相打闹。
这般成效,整个李家无人不是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