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柳村依傍的这条河没有具体名字。
却自东向西流淌,滋养着沿岸好几个村子。
——河头村、河柳村、河南村、河北村。
河柳村村头有一条南北相通的官道。
往来便利,因此比周围几个村子富裕不少。
河北村与河柳村相邻,同处河的北岸。
中间却隔了一座小山——这便是河柳村口中的“后山”。
山虽不大,却把两村彻底隔开,没有直通的路。
两村距离不算远,往来全靠划船,半个时辰便能到。
二姐正是嫁在河北村。
今天李子游吃完早饭。
没有像往常那样牵出大黄牛去后山啃草。
李母从灶台边拿过几块麦饼,脸上带着忧心,递给他。
李子游连忙接过,塞进小挎包。
李老三递来一根竹棍。
显然是刚削好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嘱咐道:
“早去早回,别留宿。”
“午后你浆子叔去那边收网,我让他顺路接你。”
李子游乖巧点头。
看这架势,他是要出门了。
篱笆院里的老者也走了出来,递给他一个小瓷瓶:
“带上。”
“打开塞子能驱蛇虫,真被咬了,内服也管用。”
李子游连忙接过,装模作样弯了弯腰,嬉皮笑脸道:
“谢老先生!还有吗?多备两瓶呗?”
老者没好气地瞪他两眼:
“你这小子,越大越没正形。”
说罢转过身,背着手,又踱回了篱笆院里。
李子游背着小挎包,手拿竹棍一蹦一跳往后山赶。
村里人瞧见了,都没多想。
还当他又像往常那样,去后山破庙给老道长送吃的。
他们哪知道,这娃子是想翻过后山。
若是晓得了,保准以为他疯了。
且不说没路,满是杂树枝桠,山势还陡,谁会选这么条路?
到了破庙,他跟邋遢道长打了声招呼,便径直往山里走。
道长对他倒放心。
这小子虽说三年武道都没入门。
可身强体壮,翻个后山在他看来,实在不算什么。
他为何偏选这条最难的路?
跟父母只说要去二姐家,翻山是想长长见识。
李老三夫妇知道儿子主意正,也没拦着。
可真实原因,还不是那些变异杂草闹的。
总惦记着山那边是不是也有了类似的变化。
正好借这次机会去瞧瞧,也好早做准备。
日头正悬头顶,清明的正午已带了燥意。
李子游踉跄着翻下山来,脚刚沾地就一屁股瘫坐下去。
额前汗珠滚进衣领,后背早被浸透。
粗布褂被荆棘划开几道口子,胳膊上还沾着草汁。
小挎包磨破个洞,里头的麦饼露了半块出来,边缘沾着草籽。
他扯着衣襟扇了扇风,摸出块干净的麦饼,塞进嘴里狼吞虎咽。
歇够了,拍掉裤腿草屑,望着远处飘起的炊烟辨清方向。
他把挎包往肩上紧了紧。
踩着松软的坡地往二姐家走去。
李子游来到二姐家,扶着土坯墙直喘粗气。
虽说身板结实,可九岁的身子骨哪经得住这般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