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我一个人走,带这些哪吃得完?”
“天热,饼子菜团子搁不了两天就坏了,多可惜。”
他话音刚落,张家婶子就往他手里塞了个油纸包,里头是两个煮鸡蛋,还温着:
“三娃子别犟,路上饿了垫垫。”
“你这一去不知啥时候回来,村里也没啥好东西,都是自家做的,干净。”
李子游捏着温热的油纸包,看了看围在身边的乡亲们。
张婶还在往他衣兜里塞腌菜,刘伯正帮着扶稳鹿背上的包袱。
连陈婆婆都颤巍巍地望着他笑——眼眶忽然有点发潮。
正这时,人群里分开条道,李老三和李母走了过来。
李老三手里攥着个旧布包,走到近前拍了拍李子游的肩,喉结动了动才开口:
“在外头不比家里,夜里宿店多留神,遇着难处别硬扛。”
李母红着眼圈,伸手理了理儿子道袍的领口。
没说出话,只往他手里塞了个小瓷瓶,竟然是自己随口提过的调料。
指尖触到瓷瓶温温的暖意,他忙紧紧握着母亲的手,喉头发紧:
“娘,你费心了!”
李老三又道:
“别挂念家里,我和你娘身子硬朗。”
“路上稳当些,不用急,早去早回。”
李子游重重点头,把瓷瓶揣进道袍内袋,又反手拍了拍爹的手背:
“爹,娘,你们也保重,别总惦着我。”
不远处的老槐树底下,影影绰绰站着几大家子人。
是村长,村里有名望的几位长辈。
还有大伯、大伯母,身后还站着大哥二哥各自带着媳妇孩子。
好几双眼睛都黏在李子游身上,见他望过去,忙不迭地朝他招手。
他们没往前凑,怕扰了这氛围。
只远远站着,大哥手里还攥着个没递过来的布包。
那股子舍不得的担忧,像晨雾似的,绕在人跟前,谁都看得真切。
李子游也朝他们扬了扬手,心里暖烘烘的。
只是目光扫了圈,没见着二伯父家的人,倒也不意外。
如今刚好不在村里,倒省了些不自在。
李子游刚牵着鹿转过身,爹娘和乡亲们也正准备送他往外走。
身后突然炸起一道大嗓门:
“三娃子,等等你王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