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协议:自适应锚点匹配(管理局将根据环境最优解选择观测基点)】**
陆棋快速浏览着光幕上的信息,眉头不由自主地微微蹙起。
太模糊了。“长期”?“视数据稳定性而定”?这几乎等于没有时限。“生态循环”、“能量场波动”?这些基础观测通常由自动化探测器完成,根本不需要派遣一名(哪怕是见习)观测员,尤其是一名刚刚证明了某种“战斗价值”的观测员。
更奇怪的是“附身协议”。“自适应锚点匹配”?这完全偏离了常规操作流程。通常观测员会附身于目标世界具有高度感知能力的原生生物,以确保观测的全面性和代入感。这种模糊的协议暗示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ω-073……”陆棋低声重复着这个编号,试图从记忆中搜寻任何相关信息,却一无所获。这像是一个被刻意隐藏或新发现的世界线。
“观察员07,”奥罗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他的疑虑,“此次任务与你之前的经历将截然不同。你需要彻底**抛弃旧有的认知和行动模式**。”
她向前微微倾身,语气中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隐晦的暗示**:“在那里,你过去的经验可能毫无用处,甚至会成为阻碍。你需要学习的,是如何**静止**,如何**倾听**,如何**用心去感知那片土地最原始、最深邃的脉搏**,而不是依靠你的脚步去丈量,或者依靠你的武器去征服。”
她停顿了一下,灰色的眼眸中似乎闪过一丝极其复杂难辨的光芒,缓缓说道:“记住,有时,最深远的观察,恰恰源于最**静止**的存在。”
这句话像一句古老的谚语,带着某种神秘的韵律,与她一贯冰冷理性的风格格格不入。这绝非简单的任务提示。
陆棋的心脏微微收紧。他抬起头,直视奥罗拉:“观察员,我的附身目标是什么?是当地的优势物种,还是具有潜力的智慧雏形?”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附身对象直接决定了他的观测方式、生存难度和任务风险。
奥罗拉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她避开了直接回答:“管理局的匹配系统会根据ω-073的环境特性,选择**最稳定、最不易被察觉、最能融入世界本底频率的观测基点**。这将是最优解。你需要做的,是**接受**它,而不是抗拒它。初始的**不适感**会很强,但那是融合的必要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接受?难道还能拒绝吗?陆棋心中冷笑。这更像是一种警告——不要对即将到来的“形态”有任何抵触,否则后果难料。
“我明白了。”陆棋压下心中的重重疑虑和不安,沉声应道。他知道从奥罗拉这里再也问不出更多了。
“任务传送将在12标准小时后进行。你可以进行最后准备。记住你的身份,记住观察者的首要原则。”奥罗拉下达了逐客令,转身重新面向那流动的数据墙壁,不再看他。
陆棋沉默地行礼,转身离开简报室。背后的金属门无声关闭,将他与奥罗拉和那充满谜团的任务隔开。
回到临时分配的休息舱,陆棋的心情愈发沉重。奥罗拉的话语像谜语一样在他脑中盘旋。“静止的存在”、“用心感知”、“不要抗拒不适”……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甚至可能非常**糟糕**的附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