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办学

陈承安的中军大帐内,灯火彻夜通明。连续四日,除了必要的军务处置,陈承安与丹阳子这两位身份、年龄、阅历都相差悬殊的人物,仿佛被无形的纽带紧紧系在一起,沉浸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与宏伟蓝图的构建之中。

最初的话题,是如何将陈承安那些颠覆性的炼丹理念推广开,提升整个王朝的炼丹水准。丹阳子带来了深厚的底蕴和庞大的丹盟资源网络,陈承安则提供了超越时代的理论框架和效率至上的实践方法。两人越谈越深入,从炼丹术本身,逐渐发散到人才培养的根源性问题。

“……归根结底,丹道乃至百工之兴衰,在于人才之沃瘠。”陈承安的手指在地图边缘轻轻划过,目光深邃,“门阀世家,根深蒂固,自有其育才之道。然天下英才,十之八九生于闾巷寒微。他们或因家贫无力供养,或因门第之见不得其门而入,纵有惊世之才,亦如明珠蒙尘,终老于田垄市井之间。此乃王朝之憾,更是人族潜力之巨大浪费!”

丹阳子捻着雪白的长须,眼中精光闪烁。他活了近两百年,见惯了门阀的垄断与寒门的挣扎,深知陈承安所言非虚,但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如此大胆地将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并试图解决。“陈将军之意是……”

“办学!”陈承安斩钉截铁,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力量,“办一所前所未有的书院!一所面向天下平民的书院!”

“面向平民?”丹阳子心头剧震。这四个字,重若千钧!

“正是!”陈承安起身,走到沙盘旁,仿佛在丈量他心中的蓝图,“此书院,名可暂定为‘万象’。其根基,在于’基础院‘!”

陈承安详细阐述道,所谓基础院,顾名思义,就是学业的基础,免费或象征性收取极低费用,面向所有适龄平民子弟。教学内容从最基础的‘读书识字’、‘算学’开始,扫除蒙昧,开启心智。同时辅以基础的‘强身健体法门’和‘品德教化’,旨在打牢根基,发掘潜能。为期三年。

分院遴选—— 基础院结业后,通过严格考核,择其优者进入‘高等分院’。分院设置不再局限于文武,而是囊括百业:

‘丹道院’(由丹盟核心丹师及陈承安培养的新锐担纲)

‘器阁院’(炼器之道,需器阁火无极长老支持)

‘商道院’(经商谋略、货殖管理,依托白云城陈家庞大商业网络)

‘兵法院’(兵法韬略、战阵推演、武技精研,由陈承安麾下现役军官及未来招募的兵法大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