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王司徒头铁CPU过载,众将暴怒物理说服

然后话锋一转:“然,治国之道,文武并重。如今军威已彰,是否更侧重于文教礼乐,以示太平?臣等愚见,或可增补太学博士员额,广纳天下贤士;规范地方察举之制,使野无遗贤;拨款修缮兰台石室之典籍,传承圣贤之道……此方为长治久安之基业。望陛下圣裁!”

这话说得漂亮极了,既附和了王允一部分“重视文教”的观点,又把具体内容偷换成了对他们世家绝对有利的“增补博士”(肯定是我们的人)、“规范察举”(还是我们主导)、“修缮典籍”(名声我们赚)。

蔡邕一听“增补博士”、“修缮典籍”,眼睛顿时亮了,这可是他的专业领域和心头好啊!立刻接口道:“陛下!此议甚善!教化之事,确需加大投入!老臣愿竭尽绵薄之力!”

龙椅上,刘协看着台下这群人的表演,心中门清。贾诩的绣衣使者早就把世家那点“试探”的密谋报了上来。他深知,察举制这玩意儿现在动不了,而且伴随着察举制还有一项制度征辟制:皇帝直接下诏,征召国内有名望、有才学的士人入朝为官。被征召者称为“征君”,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着皇帝求贤若渴,这就给了刘协很大的操作空间,不用等着你慢慢立功一点点提拔上来,要不然等将来诸葛亮从底层混到诸葛丞相那得猴年马月,虽然不能直接拔到最高。

于是,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善如流:“善!诸位爱卿老成谋国,所言极是!文教之事,确不可废。便依诸位所奏!增补博士、规范察举、修缮典籍诸事,便由杨太尉、王司徒(王允:???我还得干活?)及诸位相关大臣会同蔡邕商议个章程上来,朕一律照准!天下贤才,皆需诸位爱卿为朕举荐,共扶社稷!”

他答应得如此痛快,反而让一众世家代表愣了一下,随即心中狂喜!陛下果然还是倚重我们的!军改什么的,或许真的只是对外武力威慑的需要!核心的选官用人权力,依然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陛下圣明!”世家代表们心满意足,齐声高呼,觉得这次试探完美成功。

朝会在一片看似和谐的气氛中结束。王允憋了一肚子气没撒出去,还被塞了一堆活,世家们得意洋洋,觉得江山依旧。武将们虽然不爽王允,但见陛下坚持军改,也没吃亏,便也作罢。

只有刘协,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深邃的笑意。

“察举?博士?先让你们帮着把人才培养的框架搭起来,到时候慢慢换成实干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