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诵早对此不满,一听有人提起,便慷慨激昂的说:“这件事情做得非常不好,我对此早有看法!”言毕,众人纷纷附和,有夸他英明的,有捧他明见的,不一而足。只有王叔文若有所思、不发一言。
等到众人告退,李诵将王叔文留下,诚恳询问他不发表意见的原因。
王叔文道:“身为太子主要是探问圣上吃得怎样、是否安康,不宜过问敏感事务。陛下在位已久,如果因此怀疑太子邀买人心,请问您当如何自处。”
李诵猛然一惊,吓出一身冷汗!从此,对王叔文留下深刻印象,认为他稳重老练、可托重用。
王叔文在获得李诵信任后,与王伾一起,开始秘密结交朝中有名望、想干事的年轻一代中层官员。与韦执谊、陆淳、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枊宗元、刘禹锡八人号称死党。后来,凌准、程异经人介绍,也加入了这个小团体。
他们有三个共同点:
首先,多为言官出身。除了程异做过县尉,从事财赋工作外,其他人要么是拾遗、要么是监察御史,还有在大理寺管审案的,以上这些都可笼统归为言官体系。言官是用于议论朝政得失的,其职能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纪检监察部门。
其次,文化层次较高。且不说知名度最高的刘禹锡、柳宗元二人,韦执谊、凌准、陈谏也都是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学问家。
第三,中层官员为主。这些人里,韦执谊是翰林学士,刘禹锡、柳宗元是四五品官,相当于地市级领导。其他人官阶相对较低,但也或多或少有些权力,级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父辈、家族在朝中都有一些影响力。
大致相同的出身、大致相近的梦想、大致相仿的学识,让他们言谈甚欢、相见恨晚,逐渐形成了以王叔文为核心的小团体。他们整日聚会且行踪诡秘,没人知道在做些什么!
一些藩镇大员给他们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也知太子迟早继位,便私下向他们送钱送物用以提前勾兑感情,以备未来之需。
一次,左补阙张正一上疏求见德宗。言官见皇帝,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因张正一与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交情不错,而这两人与王叔文有过矛盾,便怀疑张正一在举报自己。于是让翰林学士韦执谊利用职务之便构陷张正一,称他结交朋党、玩乐宴饮。没多久,张正一被远贬外地,朝廷内外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是得罪了哪位瘟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李诵带病在太极殿继位。
他虽无法讲话,也想维持帝王应有尊严,让人在宝座四周拉起帷幕遮挡,里面只有亲信宦官李忠言和宠妃牛昭容服侍,所有奏章均需经过他们呈递顺宗。
为了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顺宗诏令王伾、王叔文进驻翰林院参决政务,提任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兼同平章事,即宰相。
自此,这个服务于顺宗的秘书班子开始启动!
遇到奏章,通常先由牛昭容交给李忠言,李忠言再交给王伾,王伾到翰林院找王叔文,王叔文拍板定调、起草诏书,经顺宗同意后,下达中书省由韦执谊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