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努力回忆,终于想起文子此人究竟是谁。原来,此人乃是太上在地球上留下分身修炼时所收的弟子,在道家备受推崇,其着作《通玄真经》更是被华夏文明奉为经典。
楚一凡大致阅览了《通玄真经》片刻,一种如痴如醉、舒服无比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那股欲罢不能、总想深入了解修炼之法的冲动,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迫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仔仔细细开始研究这部《通玄真经》。
然而,楚一凡心中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道家自来讲究顺应自然、逆来顺受,不强加一切意志,追求的是一种豁达超脱的境界。
可这部《通玄真经》给他的感觉,却似乎透着一股莫名的狭隘。
他忽然想起师父毛慵懒的化身,又想起在木雕金身空间里面太上说过的话。这些回忆在他脑海中不断交织碰撞,令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就在这时,楚一凡看了看即将降下的雷霆,又将目光投向老者,忽然间,他福至心灵,悟性大开。
他缓缓站起身来,离开了那片血迹斑斑的地方,口中自言自语道:“用因果去看待世间,世上哪有什么可怜人?因果循环,一切皆有定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由。”
“用慈悲心去看待世间,世上全是可怜之人。众生皆苦,皆在这滚滚红尘中挣扎求存,皆需以慈悲为怀,怜悯众生。”
“当你能看见山时,你已经在山之外。这意味着,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一件事物时,便已超脱于该事物本身,站在了更高的视角去审视。”
小主,
“当你能看见自己的任何一丝情绪,那你就在情绪之外了。唯有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才能不被情绪所左右,达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山河大地,何处不是道场?世间万物皆为修行之境,让花成花,让树成树,顺应自然规律,让一切发生穿过身体,接受美好的同时也要接纳残缺。残缺亦是一种美,是生活完整的一部分。”
“见自我如观外物,以光明普照众生之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以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自己,如同看待外物一般,以光明之心去照亮众生内心的黑暗,如此,内心便充满光明,无需再多言语。”
文子听后,身体猛地一震,犹如遭受到了雷击一般。
因为他曾经听师尊太上说过类似的话语,如今竟从这样一个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怎能不让他感到震惊?
“道友!道友!”文子急切地呼唤着楚一凡,眼中满是焦急之色,“道友你听我说,我给你的《通玄真经》九成为真,一成为假,千万修炼不得啊!
那一成乃是我道念之火,修炼后会被我夺舍了的。”
楚一凡听闻,只是轻轻拂袖转身,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动怒之色。
他静静地看着天空中汇聚的雷霆开始下落,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对着文子道:“你的善意救了你自己一命。
论实力,我确实不如你,可你若要夺舍我,那也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