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后。

成绩合格的称为童生,获得进入县学的资格。

之所以让礼部负责此次考试,就是要赋予县试以官方权威性。

科举取士在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只是没有完善的体系,未成气候。

其中与士家大族的抵制有莫大关系。

因此。

宇文衍决定自下而上,步步为营,逐渐完善科考制度。

当然,哪怕他推行科举,也会与历史上的有所不同。

考试内容不会局限于儒学经义,取士也不仅仅是为官一途。

“嗯!”

“考卷必须糊名密封,阅卷不得徇私舞弊,违者严惩不怠!”

他为此次县试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操作流程。

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臣已安排各郡经学博士派出监察使前往各县,督导此次会考及阅卷事宜!”

宇文善没想到皇帝这么看重县试,心中隐约猜测到了其几分用意。

“很好!”

“对于那些成绩合格,家庭困难的童生,朝廷给予一定的支助……”

官办学堂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吃饭和笔墨纸砚得自行解决。

仅此一样,就有可能导致很多家境贫困孩子辍学。

何况。

对于十来岁左右的半大小子,已算是半个劳力,能帮家里干不少农活了。

要是因为读书给家里增添负担的话,还不如在家务农。

毕竟眼下的老百姓,还看不到读书能给家庭带来实在的好处。

只有少数城镇的居民,似乎发现了出路。

学习了新算术和珠算的孩子。

竟然倍受店铺掌柜的钟爱,雇佣工钱都是一般伙计的两三倍。

以后还有可能晋升为账房先生。

月钱足以养家糊口,比起务农来要轻松许多。

但若是读书只为从商,会被许多人所鄙视,不屑为之。

毕竟。

商贾的社会地位不高,几千年来俱如此。

如今朝廷重视商贸,这一观念在以后或许会慢慢得以改变。

“臣遵命,回头制定章程,下达各县执行!”

现在国库充盈,资助贫困学童也花不了几个钱,不失为一项惠民之策。

……

怀朔镇。

十二岁的石彤从自家客栈的冰窖抱了个冰镇西瓜来到军镇。

“刀子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