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让人感到窒息和恐惧。
尤其是城外的法场四周,那片土地早已被鲜血浸染得通红如血,触目惊心。
由于血水长时间地渗透滋润,这片土地竟然变得异常贫瘠,就连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都无法在这里生长存活。
司马相如反而因为待在翰林院,躲过了这场浩劫。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浩劫之后,整个朝堂仿佛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许多原本占据要职的官员或因处死、或因牵连获罪而落马,一时间众多关键职位都空了出来,使得朝堂的运转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直忙于处理谋逆的白鹭国皇帝陛下,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早已被封存在翰林院深处的司马相如。
说起这位司马相如,他可是当年科举考试中的状元郎,才华横溢自不必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这些年来,尽管身处翰林院那个看似清闲的地方,但他的工作表现却是相当出色,可谓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原因让皇帝选中了他。
比如,司马相如在朝中毫无背景和根基可言,身家清清白白,不会牵扯进复杂的派系斗争之中。
又或者,仅仅只是皇帝一时兴起,觉得此人可用。
不管究竟出于何种缘由,最终皇帝陛下当即直接点名,让司马相如离开翰林院,空降到中书省去担任中书侍郎一职。
要知道,这中书侍郎虽说官阶比不上中书令那般显赫尊贵,但它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中书省的核心成员之一,中书侍郎不仅能够时常面圣,更肩负着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重任。
如此机要之位,向来只有那些深受皇帝信任的臣子才有资格担当。
就这样,原本默默无闻地守着一份闲差度日的司马相如,一夜之间犹如鲤鱼跃龙门一般,成功跻身于皇帝眼前的红人之列,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跨越。
刹那间,满朝文武全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曾经被埋没的状元郎。
不少大员纷纷后悔,没在当初司马相如最落魄时投资他。
如今,人家红极一时,再想把此人拉入帐下,已经晚了。
不过,还是有不少的要员,把注意打到了司马相如身上。
自从皇帝颁布诏令之后,司马相如宅院前的弄堂,天天排满了前来拜访的人。
不少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试图和司马相如搭上线。
甚至连司马相如的上司,堂堂中书省的中书令大人,都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司马相如。
然而,当面对着这一系列的好处以及各方势力的拉拢时,司马相如却并未感受到丝毫的喜悦之情。
相反地,每当独处之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仿佛一阵寒风吹过,令他毛骨悚然。
司马相如又怎能忘记王居之那悲惨的结局呢?
众人皆知“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但在司马相如眼中,如今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其危险性甚至远超猛虎。
随着与皇帝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司马相如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这位年事已高的统治者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犹如一片无尽的黑暗深渊,让人根本无法窥视其中的真相。
至于王居之究竟是否真的存有谋逆之心,这已然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或许事实正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亦或者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但无论如何,既然皇帝认定王居之有罪,那么即便王居之拥有百口千舌,恐怕也是难以自证清白了。
在随后的数年光阴里,司马相如始终如一地心怀敬畏、谨小慎微地侍奉于陛下左右。
随着时光的推移,两人相处的时日渐长,皇帝有时也会在某些事务上向他征询意见和看法。
然而,即便司马相如有心藏匿自身的才华与智慧,但他深知以自己的能力和见识,绝无可能瞒过圣上那双睿智的眼睛。
司马相如出身卑微,自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民间百姓所承受的苦难可谓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