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也千万不要觉得刘主任想多了,可能很多军迷朋友也不知道,米国佬的RQ-4“全球鹰”无人机其实也分为A和B两个版本,其中两个版本的不少数据还挺大,比如翼展,A型的翼展是35.41米,而B型的翼展则是39.9米;比如最大载荷,A型的最大载荷是907公斤,而B型的最大载荷则来到了1361公斤;比如最大起飞重量,A型的最大起飞重量是12111公斤,而B型的最大起飞重量则来到了14628公斤……
这还只是机体方面的差异,至于电子设备方面的差距,A型和B型之间的差距就更多了,甚至都是B型,每一个批次之间搭载的电子设备也不完全相同,而迄今为止,米国的“全球鹰”已经生产到了block8批次。
思考了好一会儿,王大志终于开口了:“领导,我们缺乏这个高度的飞行器的相关研发经验,也没有这个高度的航空发动机的匹配数据,如果国家确实有需要,我们当然要配合国家的战略,但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航天部门以及沈飞的帮助。”
为什么需要得到沈飞的帮助?
因为当初瞄着“双3”这个目标搞八爷的沈飞,尽管因为工程难度不得不对八爷的目标一降再降,但八爷还是具备“双2.2”的能力——飞行高度22000米、马赫数2.2。
据说这还是早期型号八爷的数据,这些年来沈飞一直不断的对八爷进行修改和升级,到了F这个型号完成之后,八爷已经趋于设计是的完全体:可以冲刺到30000米的高度,而带弹的稳定长时间平飞高度已经达到了27000米。(对于以上数据,作者表示数据不可靠,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所以说,要说国内各家航空研制和生产机构当中,谁对20000米以上高空的飞行器研发最有经验,那么除了需要飞到外太空的航天部门之外,那就非沈飞莫属,国家如果需要商飞集团搞这么一架稳定飞行在25000米高度的无人机,沈飞的帮助就必不可少。
刘主任等的就是王大志的这句话,闻言,他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回头我帮你联系沈飞和航天部门!”
“那研发经费怎么办?”王大志连忙问道:“这不能还让我们自己出吧?”
“这个……再让你们出也确实有些不太像话,”刘主任想了想,说道:“这样,回头你写一份项目说明报告,同时介绍一下当前面临的困难,我拿到会上交给同志们讨论一下。”
这就是准备给钱的节奏了,王大志连连点头,一张脸都要笑开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