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僵持不下

血蓑衣 七尺书生 1799 字 1个月前

“真想不到中原武林年轻一辈中除柳兄弟、唐阿富之外,竟还有如此高手!”

密切关注着秦苦与陆庭湘的战况,心潮澎湃的苏禾连连发出感慨。与此同时,同为高手的他亦被二人的棋逢对手勾起“馋虫”,不禁手痒难耐,总想亲自下场与他们切磋一番,用自己的血影刀领教一下降龙剑、长空刀的威力。

毕竟,越是高手越寂寞。身为“漠北第一快刀”的苏禾,想找一位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畅快淋漓地大战一场,俨然已变成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

毫不避讳的说,此时的苏禾对秦苦、陆庭湘除赞叹与赏识之外,剩下的唯有羡慕,羡慕他们的势均力敌,不分轩轾。

柳寻衣对秦苦的武功并不陌生,也知道他在《归海刀法》的参悟上小有成就,更知道他曾力挫秦天九、秦明的傲人战绩,因而见他今日施展出威力惊人的刀法并不感到惊诧。

反倒是陆庭湘,今夜的表现着实令柳寻衣刮目相看。

俨然,“武林第一君子”绝非沽名钓誉的纨绔子弟,他能有今时今日的成就,也并非全部来自于祖上蒙荫,他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同样令人望尘莫及。

陆庭湘对《降龙剑谱》的驾驭远远超过秦苦对《归海刀法》的领悟,一招一式皆信手拈来,出手时更显从容不迫。反观秦苦,在交手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仓促窘迫,甚至有时会出现瞬间的犹豫迟疑。

虽是转瞬之间,但在高手过招中却足以改变双方的攻守态势。

因此,当秦苦与陆庭湘战至三百回合开外时,渐渐摸清秦苦“薄弱点”的陆庭湘变的愈发主动,攻势也越来越大胆,甚至不惜放弃一些必要的防守。

反之,面对陆庭湘狂风暴雨般的猛攻,秦苦不得不转攻为守,形势变的愈发被动。

即便如此,二人依旧打的难舍难分,大体上仍是分庭抗礼的姿态。

同为年轻一辈,谁也无法在体力和耐力上投机取巧,只能依仗真才实学和搏杀经验。

较于前者,将《降龙剑谱》融会贯通的陆庭湘,俨然比尚在摸索《归海刀法》阶段的秦苦更有底气。但较于后者,浪迹江湖,流亡多年的秦苦毋庸置疑比养尊处优,身居高位的陆庭湘更具优势。

其实,无需等秦苦将《归海刀法》练至大成,只需等上三五年,令其对“赤火上卷”、“玄水下卷”的参悟更进一步,仅凭今日的陆庭湘断不是他的对手。

但今天,二人只能平分秋色。哪怕陆庭湘抓住秦苦略有生疏的不足,在攻势上稍占上风,但想在千合之内战败他依旧是痴人说梦。

反之亦然,陆庭湘的武功比当初的秦天九、秦明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秦家当年只有“赤火上卷”,说穿了只有《归海刀法》的一半,因此在内外兼修上存在先天缺陷,抵不过阴阳辅成的《降龙剑谱》亦是人之常情。

想当初,苏禾与秦天九争夺“天下第一快刀”的归属,并以肉眼难辨的优势略胜一筹。正因为速度上的细微差距,令秦天九终究敌不过苏禾,被其死死压制在下风。

秦天九与苏禾的差距,根源在于“赤火上卷”的先天不足,令其穷尽毕生也无法突破至强刀法的桎梏。

秦天九与秦明互为伯仲,秦苦能力挫二人却无法战败陆庭湘,由此足见陆庭湘的武功绝对高出秦天九与秦明一线,甚至更多。

此一节,令后知后觉的柳寻衣大感意外。

俨然,今日的陆庭湘再也不是当年那位“赶鸭子上架”的弱质少主,在各门各派的掌门人中也再不是落人一筹的晚生后辈。

他在陆家家主的位子上隐忍多年,一直对外示弱,对内谦卑,以至众枭雄从未将其真正放在眼中。

实则,这正是陆庭湘韬光养晦的高明之处。不急不躁、无声无息,却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暗中崛起。

若非洛天瑾暴毙,打破中原武林的平衡与格局,相信陆庭湘至今仍会隐鳞戢翼,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