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身在宣化城里头闲逛过几载的外人与城中人,都晓得走到宣化城西北角最为不起眼的牛衣巷,再接连朝南走过两家苟延残喘的凋敝破败铺子,穿过几家早已人去屋空的老宅,便是能瞧见条尾尖泛黄通体乌黑掺白的老狗,窝在一处铺面门前,铺面常年半掩大半铺门,需先递给老狗些吃食,那皮毛日益稀疏,且额间已现白的老狗,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站起身来,使前爪挠挠铺门,而后才是有人开门迎客。
虽然地角偏僻至极,可这铺面当中的药材,却是顶齐全,上至刀剑枪棒硬伤,或是吊住性命老参,下至小二夜啼风寒,磕碰崴脚,药材药方,皆是上上品。
药铺掌柜的年岁奇大,且从不挽髻,常年皆是灰发披散,压根不似是位手段高明的郎中,却似是置身山林中饮露食风的闲散老叟,不过周身药材滋味却极浓郁,大抵也是身前左右常年环绕药材,故而多年来熏出的一身药香,稍稍使得这位性情古怪且言辞凶顽的老者,略微沾染了些古雅气。但人人登门寻药求方的时节,都多少要被这位老掌柜冷嘲热讽骂上几句,原是宣化城富庶,大多都是懈怠于修身健体,许多还未至而立的年少之人,大多就已然为酒色将身子骨掏得虚浮,落在行医数代的老掌柜眼里,当然免不得要挨上顿奚落,更何况口舌能耐高明,常是骂得旁人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尚不敢得罪这老郎中。
更莫要说宣化城中习武人数目也不在少,许多练外家拳路,或是研习刚猛刀枪路数的莽汉,不论平日里同人切磋比斗,还是练武运招的时节,都早已是习以为常,身在江湖当中,谁人不曾挨过几回狠伤,但每每前来这药铺的时节,也皆是难承这老郎中堪称尖酸刻薄言语。身在牛衣巷中同老郎中相熟的许多街坊邻里,都已是见怪不怪,隔三岔五就能瞧见几位背刀挎剑的莽汉,忐忑走入药铺,过不多时便是蔫头耷脑,或是满面怒容离去。
不少人猜,这位老郎中见过的江湖人何其之多,大概是寥寥数语就将旁人招法当中不高明的地界皆尽点出,外家刚猛力运浑身,倘若是不甚高明的拳脚功夫,难免要伤己,或是三天两日肩窝不舒坦,要么时常筋骨隐痛,总是不得安生,至于刀枪兵刃章法路数,则与前者并无多少差别,同样是久则伤长则损的定数,依靠老郎中的本事,想来瞧出章法当中损耗自个儿体魄的劣处,并不吃力。
故而无论登门来访医伤的武人,还是前来询医治病,调理身子的城中人,便是背地里给这位孙郎中,取了个鬼见愁的别称,面上恭敬,背地里却是相当愤恨孙郎中这张无话不说的口舌,只是苦于这铺面当中药材着实品相上佳,二来郎中的医术,实在是城中最高明。
前两载,孙郎中收了位学徒,但出乎旁人预料,这位难得令孙郎中都眉开眼笑的徒儿,竟也不过是垂髫年纪,兴许同岁孩童尚在街心玩耍,这位不知家住何处的孩童,却已然隐隐有些自矜意味,每日至多便是走出铺面来,将枚奇古旧的竹简搁在两膝上,逐字逐句读将下去,很是惹人生怜,却不晓得因这分明是垂髫岁数,满脸老成,引得多少周遭人前来递上些许吃食。
今日雨水绵密,但孩童仍旧是早早醒来,身披一件比个头还要高些的蓑衣,磕磕绊绊走到铺面外,却并不抽出竹简,也不曾有赏雨的心思,反而是冒着绵密雨丝,费劲地将蓑衣褪去,披到门外那头老狗身上,自个儿则是快步走到门前一处废弃凉亭当中,瞧着那条老狗抖去浑身雨水,瑟缩到蓑衣下头,脸上笑意渐浓。
雨水中有少年来,分明是擎伞,但孩童远远看去,望穿雨帘,觉得那少年好像不是擎着柄寻常伞,而是手握刀剑,步步而来。
“小铜球,你师父可曾在?”
少年走进前来,一身黑衫并不曾被雨水打湿,笑眯眯看了眼孩童,与蓑衣之下重新安眠的老狗,呲牙搓搓孩童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