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台灯,他缓缓撕开了信封。
标题映入眼帘:《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与圆锥前体的一体化研发》。乍一看,他以为这是团队里哪个研发师提交的报告。
“挺有意思的……”卢文峰立刻来了兴致。因为这正是他近期的研究课题。
出于习惯,他先翻到末页查看作者信息,发现是来自京航大学的一个名叫许宁的人,既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很陌生。
卢文峰心想,这篇论文可能只是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水分,毕竟京航大学本身就是该期刊的主办方之一,对自家人的稿件总会有所偏爱。
尽管如此,作为审稿人,他还是决定以专业态度对待这份工作。说不定还能从中获得些启示呢……
然而,刚读完摘要的第一段,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过于草率了。
“这项研发不仅提升了内转进气道前缘附面层的排出效率,还巧妙地解决了前缘附面层与进气道内流场之间长期存在的干扰问题。”
这句话直击要害,说出了卢文峰近几个月来一直试图克服的技术难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提到马赫数m=0.8条件下,总压恢复系数达到或超过0.942时,卢文峰手中的笔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不慎将一滴墨水溅到了桌上。
但此时此刻,这点小事早已被他抛诸脑后。
卢文峰看着手里的新研发方案,发现它比之前的研发提升了超过10%。他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许宁和杜亦熵特意调整后的结果。
尽管如此,这个显着的进步足以激起他的兴趣。随着哗的一声,卢文峰翻开了论文的第一页。引言极其简短,紧接着就是直截了当的研发理念和技术细节。
时间悄悄流逝,从十分钟到半小时,再到整整一小时。当卢文峰终于读完最后一页,抬起头来时,才发现时钟上的指针正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