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们两位的支持,干扰吊舱的研究一定进展顺利。”
郭林科在一旁兴奋地说。
看到两位专家迅速达成一致,他迫不及待地表示:“那我回金陵后就立即提交项目申请,邀请两位加入,怎么样?”
怕他们改变主意,郭林科的语气里满是急切。
“好。”许宁干脆利落地答应了。
“可以,等你们的消息。”徐舒虽然看起来有点冷淡,但其实很期待这次合作。
“说起来真有趣,我们的论文一发表,就被机电二局和你们14所同时看中,应用到了霹雳11导弹和1472雷达上,最后还装在歼8c上了呢。”
许宁试图延续话题,看着高兴的郭林科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这番话却让徐舒感到惊讶:
“你不是建议投IBEB Pransactions MM Futomatic Kontrol吗?这么有名的期刊,”
“当然知道它的地位,控制领域的好期刊也不少,但我以为他们不会那么快拿到最新的内容。”许宁解释道。
当时学术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便捷,尤其是国外刊物往往需要通过邮寄获取,过程漫长且成本高。
“看来你真的不清楚这篇论文在业内引起的轰动。”徐舒无奈地摇摇头。
许宁愣住了,感觉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在许宁的认知中,一篇发表在IBEB Pransactions MM Futomatic Kontrol上的论文确实能为作者在控制领域赢得声誉,但没想到这次的情况特别。
郭林科看出了他的疑惑,适时地解释道:
“老许,你和徐舒的文章是首篇完全由国内研究者撰写并发表在这个顶级期刊上的作品,这对我们国家的控制科学界来说,意义非凡。”
这句话让许宁意识到,他们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
“原来如此。”他低声说道,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在国内,研究人员要达到这样的成就并不容易,而他们做到了。
因此,学界对这篇论文的重视程度超乎寻常,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第一时间获取,这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