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的七点新闻特意延长了五分钟,报道了漂亮国人态度的突然转变——原本咄咄逼人的他们现在变得含糊其辞,不再急于公开调查结果或修改航空安全标准。
对于全程参与谈判的许宁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JAA的强硬立场显然让FAA措手不及。
不过,对于14所的其他人而言,这一切似乎并不明显。
紧接这条消息之后,是一条震撼性的新闻:
华夏与欧盟达成了一项全面的航空技术合作协议,不再是单方面的资金投入,而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
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点是:共同设立航空气象研究中心,提高飞行器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性;
以及空中客车公司计划在华夏建立“亚洲总装中心”,其中建设选址及非航空制造设施将由华夏负责完成。
总装中心计划在1999年12月31日前启动建设,完工后将由华夏航空工业与空中客车共同管理,预计能降低销往东亚和东南亚客机的成本6%至8%。
关于支线飞机的安全标准互认,CAAC与JAA还在讨论一些技术细节,因此这次的新闻报道中并未提及此事。
不过,从丁志恒与JAA及空客代表欢聚一堂签署协议的画面来看,这次合作的意义非凡。
初看之下,这似乎与十多年前在新海建立的麦道MD82总装线相似。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个关键点:此次代表华夏参与谈判的是国防科工委,而非民航局,显示了对民用航空业发展的新管理层级。
而且,选择将空客亚洲总装中心设在华夏,虽然有助于降低成本,但实际上更大的好处在于华夏一方。
当然,欧洲方面绝非慈善机构,任何协议都必须有双方共赢的基础。
因此,可能是因为合作建设航空气象研究中心这一条款对欧洲更为有利。
过去二十年,提到华夏的产业优势,人们往往只想到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当与外国合作时,这些几乎是唯一的筹码,议价能力有限,通常只能通过市场换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