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认同

“前几天在南郑182厂开会时,梁绍霖总师跟我提到了你的名字和一些事迹。”王学意解释道,接着他继续说。

“刚才你们提到技术交换的事,是吗?”

许宁问道,心里迅速回顾着华夏预警机发展的历史。

王学意显然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许宁提到“花钱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都不可靠”时。

现在是1997年3月,正值华夏和以色列合作的圆环工程启动不久——这个项目旨在将以色列的“费尔康”雷达系统安装在俄易斯制造的伊尔-76运输机上,以创建华夏的预警机。

项目正处于初步研发完成后、雷达研发阶段的关键时期。

根据后来解密的信息,王学意对于这次国际合作持保留态度,主张同时推进国内自主研发,不完全依赖外国技术。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2000年,以色列因外部压力终止了合同,虽然全额退款,但造成的延误无法挽回。

面对坐在对面的王学意,许宁感受到对方隐含的忧虑。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需要谨慎应对。

“没错,技术互换就像是手中握有一张王牌,让对方不敢轻易违约。”许宁坦诚回应。

“小许同志这么说,是否意味着对欧洲的合作也持怀疑态度呢?”

王学意的声音平和,但许宁能听出其中的深意。

“合作关系建立在互利基础上,谈不上绝对的信任或怀疑。但我们确实有过教训,必须有所准备,以防万一。”

许宁解释道,他回忆起过去引进国外技术的经历,如组装MD-82客机等,这些尝试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

“我们已经从过去的失败中学到了教训,即使国内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却是不可或缺的。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是好事,但绝不能放弃自主研发的能力。”

王学意听完,微微点头,显然对许宁的观点表示赞同。

尽管六十多岁的他表情沉稳,但此刻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同与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