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黄袍加身【求订阅】

人生1984 拾寒阶 5073 字 1个月前

李云海听林振邦说,让自己当省个体户协会的第一届会长,不由得大感惊讶。

因为林振邦不是在征询他的意见,没有问他愿不愿意担任第一届个协会长,而是直接点名,想让他担任这个职务。

李云海没有急于拒绝,也没有表现得很开心,而是静听林振邦说下去。

林振邦对李云海的镇定功夫,暗自赞叹。

换成一般的年轻人,要么高兴的飞上天,要么自觉能力不逮、怕担责任,立马拒绝。

林振邦和李云海谈话,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1980年10月9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方部门减轻个体经济税收负担。是月,西州市人民银行允许对全市持证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

1983年2月3日,西州市纺织品批发部门对个体户敞开供货大门。

1984年1月,西州市鲜果批发部门对个体工商户一视同仁提供货源,西州火车站取消运输限制,凭个体户营业执照承办相关业务。

同年7月7日,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进一步开放对个体工商户的开业登记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方式、场地限制。

这个时候,也正是李云海租下李记修理铺,前往工商所登记的时段。

之后不久,省署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将工商前置审批事项,由226项,减少到80项,审批时间缩短到一个月之内。

林振邦感慨的说道:“全省个体户发展快速,从1979年的一千多户,发展到今年的45万户,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我认为,工商前置审批事项还是过于繁琐,缩减到30项差不多了。个体户在社会上的各种权益,也将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

他拿出两份文件,递给李云海看。

这是省工商局《关于我省个体工商业的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意见报告》,提出要清除“左”的思想,放宽个体工商业发展政策。

林振邦在上面做了批示,表态同意。

还有一份文件,是建议成立全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倡议书。

林振邦的批复也是同意。

“我们将在十月中旬,组织召开全省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并组建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林振邦沉着的说道,“关于这个协会的组建,我和其他同志做过多次的讨论。有人以为应该由政署派人出任协会管理层,正确的引导个体劳动者依法依规经营,当成个体户和政署之间的桥梁纽带。”

李云海缓缓点头,心想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

这也是李云海听说让自己当个协会长时,他并没有太过惊喜的原因,因为他不够资格!

林振邦弹了弹烟灰,说道:“对此,我持有不同意见。各级机关对个体户的管理,还不够多吗?我以为没有必要再增加管理方面的机构。”

李云海恍然,原来根源在这里。

这也许是林振邦的独特见解,也许是他和其他人在博弈!

林振邦说道,事实已经证明,个体户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干预和管理,他们自己就能发展得很好。现在的集贸市场发展得很红火,使不少个体工商户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当中诞生了我省第一批万元户,个体私营经济也从拾遗补缺成为了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李云海只是安静的聆听,他明白,还不到自己发言的时候。

林振邦以为,个协是个体劳动者自己的协会,应该为他们自己服务,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待遇,而不是一个管理个体户的机构。

李云海深以为然。

林振邦说,个协的会长、副会长,应该从现有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的个体合作者之间产生,本人必须是个体户中的佼佼者。如果派几个不懂个私经济的人去管理个协,那就失去了成立个协的初衷和意义。

他说到这里,用一种赞许的眼光,看着李云海,微微笑道:“你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个体户。你有知识,有文化,有本事,有理想,最重要的是,你很会做生意,很会赚钱。伱成了我省最先富裕起来的人,你完全可以成为个体户的优秀代表,应该也能够代表个体户,成为个协的会长。”

在八十年代初,从事个体户、个体劳动者工作的,都是回城的知青、无业者、农村人。

这批人的学历普遍不高。

像李云海这样,有着中专学历,却辞去国家工人的工作,下海经商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林振邦夸奖李云海的话,并不为过。

在全省45万户个体户中,李云海算得上学历最高的一个。

而他赚钱的手段,赚钱的速度,也是最厉害的一个。

林振邦知道他有多少钱。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李云海赚到了4600万!

这放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是普通人根本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人,如果都没有资格担任个协会长,试问省里还有谁?

林振邦说,年龄不是问题,现在从事个体劳动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有的比你还年轻。闻道有先后,学业有专攻。学无大小,达者为尊!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李云海还能说什么呢?

他所有的疑虑,全部被林振邦解释清楚了!

李云海当然也想进步,也想成为一个协会的会长!

比起当工人来,一个协会的会长肯定更能光宗耀祖。

他辞职的事,在村里已经传了开来,有人说他傻,有人骂他蠢,有人说他一定会后悔,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这也是李云海赚到钱以后,一定要翻建祖屋的原因。你在外面混得再好,没有人知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花几万块钱,在家里建起小别墅,而且是全村第一幢小别墅,村民们看到了,自然就知道李云海在外面混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