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萧宝寅头脑一直很清楚,自己毕竟是外人,北魏朝廷对自己很难完全没有戒心。
比如这次,他被任命为西道大行台,全权负责西讨事宜,但之后不久,朝廷又任命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大都督,持节过来都督西道诸军。
元继是当朝权臣元叉的老爸,他过来肯定不是给萧宝寅打下手的,而是盯着萧宝寅干活的。
这种压力下,萧宝寅难免心烦气燥,天天看着崔延伯一伙消极怠战的兵头生闷气。
崔延伯并非胆小之辈,他和萧宝寅一样,原来都是南朝人,后来才投奔的北魏。崔延伯比萧宝寅过来的还要早几年,但他没有皇室血统加成,只能靠军功慢慢往上爬。
不过崔延伯是有真本事的将领,他胆气绝人,又颇有谋略,每次出兵征讨都立有战功,一路从低级军官干到荆州刺史,把荆州诸蛮治理得服服帖帖。之后又当过安北将军、镇南将军、征西将军,可谓南征北讨,声名远扬,名列北魏后期三大的骁将之一。
萧宝寅之前也跟崔延伯合作过,知道这位老兄很能打,这次讨伐莫折念生一定得他出马才可能成功,于是说服朝廷把崔延伯从别的岗位上调过来协助自己。
但军旅多年,崔延伯也变成老油条了,谨慎得有点过了头。每次萧宝寅召集众将讨论平敌策略的时候,他都带头泼冷水,说叛军现在接连获胜,士气正旺,很难与之争锋,要等待时机。
萧宝寅终于不能忍了。崔延伯说的也许有道理,但一直等下去也不是个事儿,硬碰硬的战斗不可避免。而且自己毕竟是主帅,总这样被顶回来成何体统。
于是这次崔延伯又抛出老观点的时候,萧宝寅直接怼回去了,说老将军既然承蒙朝廷信任,负责讨伐叛军,便是将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结果现在天天说这不能打那不能打,导致大家都认为官军胆小怯懦,挫伤我军士气,这个罪过你可要考虑清楚。
几句话抢占道德制高点,说得崔延伯无言以对。
第二天,崔延伯主动找萧宝寅检讨,承认自己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主动。但崔延伯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即使看到领导急得跳脚也不想打无把握之仗,便继续跟萧宝寅说,打仗的事情领导你先别急,等我去试一试叛军的战斗力再说。
小主,
于是崔延伯选数千精兵,向西度过黑水,列阵向敌营进发。萧宝寅率大军在黑水东岸接应。当时秦军人多势众,黑水西岸遍地都是秦军的营寨。崔延伯率军到了秦军营前,派人高声骂阵。莫折天生看官军这么多天没动静,这会儿突然过来骂阵,担心有什么猫腻,没敢贸然出击。崔延伯骂累了,就带领队伍慢慢往回撤。莫折天生观察了好久,发现的确就这么几千人,没看出别的异常,于是下令全军出击。数万秦军倾巢出动,将崔延伯的队伍围在黑水岸边,包成了个半圆,对岸的萧宝夤大惊失色,心想秦军果然厉害,崔延伯这回可能要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