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珩王入世

烛衍 风同微己 1134 字 1个月前

“不知道珩王殿下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身旁是三福那臭小子止不住的碎碎念。

于妍没有搭理,继续啃了啃到手的金子,大户人家的荷包就是不同凡响啊,里面竟是一把金叶子,想着三福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于妍决定这袋金叶子就不带他分了,他那十两银子也够养活他和旧宅那些孩子一段时间,都是有手有脚的,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珩王殿下既然走出崇光寺,是不是说明他的身体已无大碍了?可他看起来还是很虚弱的样子啊,肯定是昏君干的好事,逼着养病的殿下为国祈福……”奈何这小子的注意力全然不在这袋金叶子上,一直都在自问自答式地念叨他那亲爱的殿下。

忍无可忍、不想再忍的于妍打断他道,“我说三福啊,你那个珩王殿下是救过你的命还是你家供的祖宗,怎么就这么关心他?何况出手的不是本小姐我吗?”

后知后觉的三福连忙狗腿地凑到于妍跟前,满脸堆笑道:“是了,姐姐实在威武又霸气不凡,多亏姐姐出手保下我这条狗命,我跟大院里的弟弟妹妹们,真的,都对姐姐您特别感激,以后您就是我们的老大,老大您以后一定要多带带我们呀!”

三福这小子还是很有潜力的,于妍眯着眼睛听完他的拍马屁,才道:“对了,这个珩王殿下到底是什么人?”潜力归潜力,当然还是正事要紧,只是三福的碎碎念太偏了。

而被掰正的三福总算可以好好说话,“珩王殿下名唤东方珩,是已故顺亲王夫妇唯一的子嗣……”

顺亲王原是先帝最疼爱的小儿子,自他出生便以上古帝王之名“舜”赐之,意属其明德天下、继承大统,虽打破了自古以来立嫡立长的传统,但随着舜王逐渐长大、展露光芒,加上本朝开国至今都秉持着包容开放的原则,储位之争,贤能者居之、长幼嫡庶之分次之,大臣们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真心期待舜王能够荣登大统。

大臣们无话可说,可其他皇子却有话要说,有心皇位的皇子们针对舜王的明枪暗箭不断,舜王无心纷争,待到成年以考察国家山河土地、民风民情的名义,自请远离朝堂,之后,误入江湖结识了一众江湖人士,还和武林盟主唯一的女儿好上了。天圣立国以来一直风调雨顺,上位者采取的大都是包容开放、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形势发展良好,物阜民丰、国富民强,值此契机,韬光养晦的江湖势力也猥琐发育、逐渐壮大起来。

自开国之战的时候,江湖就曾展示过其强大且神秘的一面,好在那时候退得足够快,加上真正的江湖高人一直都很低调,导致如今的江湖虽然很热闹,听在帝王的耳中就像一群群不成器的混子们打打闹闹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很难引起上位者的注意。可皇帝最为器重的子嗣却混迹在混子们的团体中,还和上不了台面的江湖女子勾搭在一起,无论身处帝王之尊还是身为操心的老父亲,都是最不能容忍的。

本该将不肖子孙打一顿就能让老皇帝消气、平息的事,却在有心人的阴谋论、其他皇子的推波助澜下,致使隐藏在江湖中的强大势力暴露在帝王眼中,让老皇帝感受到威胁,不得不除之而后快。自小便受着仁、义、礼、智、信的教养,不懂帝王之道的舜王,这个正直青年自然无法接受老父亲的做法,竟然当堂对抗老皇帝、公然护着江湖。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毕竟是自己寄予厚望的亲骨肉,老皇帝不会拿舜王怎么样,只是将他关进了大牢、却决心对江湖赶尽杀绝。后来,大皇子找上了舜王,答应只要舜王放弃皇位、绝不干预皇位之争,自己就能帮他解决当下的困局。江湖形势危急,单纯的舜王没有多想便同意了大皇子的条件。

后面确实如同舜王所期待的那样,朝廷没有继续追杀江湖,因为老皇帝病倒了,彼时逃出大牢的舜王后知后觉事有蹊跷,想要回京一探究竟,却得知是大皇子掌控了朝中局势,京中戒备森严,而舜王赫然出现在朝廷的通缉名单上,此时此刻,大皇子的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而他卸磨杀驴的做法也堵住了舜王所有回京的路,最后无奈,舜王只好带着仅存的江湖血脉隐匿起来。

好在自大皇子登基过后也算治理有方,没多久便稳定了全国经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足强盛,只不过舜王依然躺在新皇的通缉名单上。直至北方战乱起,本以为蛮夷小族不足为惧,不曾想自家的军队节节败退,安逸了一百多年的天圣大国早已荒废军事,人人贪图享乐,来自北方的铁蹄踏破了腐朽的城墙,朝廷无人可用,新皇焦头烂额之际,舜王主动现身。

那一夜,兄弟二人放下心结、彻夜长谈,至于谈了什么,大家无从得知,只知道自那扇沉闷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款步而来的舜王踏着晨光照进眼帘,而他身后紧随着一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新皇登位,行仁政、树四方教化,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方内平外成。今特赦舜王忤逆之罪,赐其新名“顺”,立恭顺忠良之意,即日起前往北方平定战乱,无诏不得回京!

自此舜王便成了顺亲王。

一入北地无归期且帝王自古多猜疑,新皇不会容许本该坐上皇位的顺王娶妻纳妾、诞下子嗣,身怀百姓大义的顺王不得不放弃个人情感,为了不耽误那位武林盟主的女儿江氏女,于是狠心放手。不承想,得知缘由的江氏女还是个重情重义的,直接带着一众江湖势力找到了北地,并几次三番救顺王于险境之中。

渐渐的,顺王拗不过便接受了她,两人并肩作战、屡立战功,北乱逐步平息,捷报传到京都临安,皇帝大喜过望,对于顺王跟江湖势力厮混在一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为朝廷平战效力,何不乐见其成呢!直至朝夕相对多年又多次同生共死的两人,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喷涌爆发的感情,滚到了一起。待到纵情声乐的皇帝想起两人来,顺王和江氏女已经为他生了个“病弱”的小侄子。

京都急诏,驻守北地抗战八年的顺王,第一次被召回京竟是为了庆祝皇帝六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