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李彦仙还是很佩服军师时老头,既给手下将士出了暗示和希望,又可以体面地苟存在大宋体制内。
要知道尚书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其前身短暂称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秘书机关尚书发展得来。
陕州在李彦仙出征洛阳时,户籍人口户数达到了35万,还有很多流民未曾登记造册。
陕州新城准备建三期,第一期和第二期陕州民宅已经低价分配完毕。
在出征前,翟兴就领着李林甫泥瓦匠工程合作社开始靠近城西的太阳渡建造第三期。
这里是连接晋豫的古渡之一,对岸为平陆县夏阳。这里其实也是茅津渡的一部分。
这里将作为进军中条山的航程最短的渡口。
如今陕州户籍人口根本登记完成不了,因为每日都有大量流民逃难到陕州这里。
洛阳在攻破后,李彦仙看过金人的州衙人志,整个洛阳城有58万户人口。
陕州的李彦仙主政过,清楚,35万基地肯定有,洛阳的“诡名户”肯定只多不少。
没有具体人口户籍,很难对洛阳形成有效的治理,再如今大军时刻压境,朝不保夕,理清户籍,李彦仙就好对洛阳赋税和士卒招募下手了。
诡名户是大宋地主和官僚为规避税役,虚立户名,假报户籍的行为。
大宋国家赋役有正税和摊派、和买、差役、夫役等,大部分是按土地资产征收的。
为逃避赋役,作为土地等资产的主要和少数占有者、大宋赋役本来的主要承担者,就会通过隐瞒财产令大宋朝廷失去征纳依据或者通过设立虚名记挂在他人身上、利用不存在的人进行分散名下财产。
这样的后果就是富有的人占据很多跨越州郡又是肥沃的土地,反而他们缴纳赋税最轻。
贫穷的人拥有的土地不仅少还很贫瘠单薄,所承担的赋税最重。
洛阳尚书台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搞清楚洛阳的户籍人口。
做为尚书台首席幕僚时立爱的行刺,令这项工作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