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恒星桥的蓝图

人类星际联盟成立的第一个月内,便开始了“恒星桥”计划的详细筹备工作。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利用量子空间的特性,搭建一个连接地球、火星与其他潜在宜居星球的跨星际通道。恒星桥一旦建成,将改变星际旅行的方式,从根本上缩短人类在宇宙中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无论是移民、物资运输还是知识共享,都会因为这条“恒星桥”的建立而大大提速,推动人类文明跨越式地发展。

谢轩召集了联盟中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他们将共同应对恒星桥计划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城市的星际研究中心。这里是全球量子空间技术的核心,也成为了恒星桥计划的指挥中心。

会议室内,唐博士指着虚拟屏幕上的蓝图,详细地阐述着恒星桥的设计理念:“我们目前的量子通道稳定技术已经能够维持短时间内的量子传输,但恒星桥将需要长期稳定,并且承载多种生物和物资的频繁传送。恒星桥的结构必须足够稳定,能够对抗宇宙中的各种射线和量子空间的波动性。”

谢轩点了点头:“在我看来,恒星桥不仅仅是一个单向通道,更应该具备自我修复的功能和实时的量子波动调节能力。它必须适应复杂的宇宙环境,否则无法承担起人类星际移民的责任。”

工程总监李威接着提出了进一步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在恒星桥的核心区域建立一系列的能量节点,这些节点能够稳定量子通道的波动,同时也充当备用的能源装置。一旦恒星桥的能量供应受到干扰,节点会自动介入,维持通道的正常运行。”

唐博士仔细分析了李威的方案,提出补充意见:“这种节点设计固然是有效的,但在量子空间中运行,节点的布置需要精密的计算,确保每个节点之间的距离适合量子波动的频率,否则反而会造成不稳定的干扰。”

“我们还需要考虑通道的双向性。”谢轩补充道,“恒星桥必须能够支持双向传输,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运输都不会中断。”

经过激烈的讨论,团队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在恒星桥的核心结构中加入“量子适应层”。这种适应层将由特制的量子晶体构成,能够在量子空间内自动调整结构以适应外界的波动。

在设计初步完成后,团队决定对恒星桥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人员在火星的量子实验室中建立了一套虚拟模拟系统,用以测试恒星桥在量子空间中的表现。

随着系统启动,屏幕上显示出一条虚拟的恒星桥,蔓延在量子空间的无尽虚空中。科学家们观察到,恒星桥在模拟环境中能够稳定存在,并维持一定的能量传输。然而,在实验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出现了数据波动,模拟的恒星桥开始不稳定地闪烁,显示出强烈的能量失衡。

“糟了,能量失衡了!”一名技术员紧张地喊道,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