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气氛肃穆,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皇子李承乾身上。他清晰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向皇帝李世民详细阐释“五均赊贷六筦制”。
金銮殿上
“父皇,这‘五均赊贷’主要从均等与平衡两方面着手:一是平衡各行业的贷款,避免因资本不当引发民怨;二是均衡物价,协调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与需求。”
皇帝李世民目光专注,对子嗣的睿智见解表示认可:“讲得不错,毕竟商业乃国之血脉。那么具体能给朕的百姓带来何种实惠?”
“此制度将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使贫困者有资金创业,百姓得以供养,民心趋于稳定。”李承乾目光坚定,聆听教诲。
李世民点头,皱眉:“优点朕已听闻,那么它有无局限之处?”
李承乾不慌不忙道:“正因有此认识,我才强调‘六筦’——监控与调整,确保能及时发现并修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但如何确保其长效且公正而非畸形之政,尚需贤能之士的智慧。”
“儿臣认为,这是一场博弈,或许这制度会成为麻烦的源头,或可解除天下人的忧虑,也可能引发少数利益群体的反抗。”李承乾不避其难,直陈利弊。
李世民深邃的目光在承乾的脸上停留许久,“你的思考颇为周全。朕听闻之后,觉得仍需细致规划,更精准的操作。”
“此制度诚然出于好意,但倘若损害到了某些大户的利益,这些矛盾不得不防。”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最大的风险便是进退维谷。我们革新是为了天下苍生,最终却可能面临失去某些亲信的支持。”李承乾的认识毫不掩饰。
“要提议,先要充分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朕认为我们可以在施行前与各州总督之类的人物达成一定共识。”李世民提出了他的解决之法。
小主,
“儿臣明白,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份详尽的实施细则草案,愿意接纳各位大臣的建议。”李承乾显得信心满满。
“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商议,除了这个制度外,还有哪些其他政策可以配合,日后造福于民。”李世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不确定性的探索。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而又兴奋。太子李承乾在对古代唐制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商业思维,即如何借助市场经济调节的无形之手,实现“五均赊贷六筦制”的现代诠释。
金銮殿内
“父皇,此制度,若与现代的金融理念相结合,便具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李承乾指着桌上繁杂的图纸,继续阐释,“它既保留了调控的需求,又尽可能地借助了市场的力量。”
李世民帝王之威尽显,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儿臣继续,朕愿倾听。”
李承乾微微一笑,接着道:“商业的本质在于信用和流通。‘五均赊贷’可视为现代社会的信贷制度,利用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调动资本,扶持贫困者和小微企业。”
“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它们如何偿还?国家如何保障贷款的安全?”李世民若有所思。
“父皇所担忧的亦是我所思考的。”李承乾缓缓说道,“‘六筦’的用途便在此。它类似于现代的风险控制,结合商业审计、信用评级,乃至监管体系的建立,来规避贷款损失的风险。”
李承乾的解释既专业又深入浅出,李世民频频点头,显然对此饶有兴致:“吸纳现代商业的思维,比我们这些陈旧的调控之法要高明许多。”
“父皇,现代商业倡导的此种适度监管,或许才是避免金融过度膨胀的关键。”李承乾恭敬地说道。
“维持秩序以免陷入混乱,甚好。”李世民赞同地回应。
“但我们不能全盘照搬现代之法,必须与我们大唐的国情相融合。”李承乾继续补充,给出了一个平衡的观点。
“稳步前行,此乃为王之道。”李世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感谢父皇的教诲,儿臣必定铭记于心,竭尽全力推动国策发展。”李承乾意味深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