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的小孩整体只知道玩手机根本不会去存放箱子泡泡纸的地方,孩子也没动它们,那只可能是自己破开的。
收集了一部分泡泡纸拿回家研究,看了很久也没法有什么不同,帮手也没发现焦土一类的痕迹,希望大家有类似经历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
原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附上了泡泡纸的照片,通过照片我和老簿都没有看出个所以然。
小志没能搞清楚这件事的运作手法,更可惜的是没有拿到那个网购平台的安装包,不亲眼看看怎么知道是啥情况。
虽然没有具体线索但是从这篇帖子里暴露出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播方式,这大概率也是借贷人的手笔。
借贷人收集起来的负面情绪居然可以通过网购的方式传输,仅凭填写心得和几张不起眼的泡泡纸就能催化业像。
小主,
从帖子里阿姨的描述和李女士的经历来看,这种传播方式的效率应该不高,根据小志的后续回复,李女士大概网购了十几次,阿姨三次。
网购十几次才勉强催生出一阶段的业像,三次只能让人发怒,为了不过早引起怀疑泡泡纸估计都没敢多放。
如果在这个诡异网购平台上买大家电之类的商品,泡泡纸合情合理的被放了一堆,那在收到货的瞬间是不是就能催化出一阶段业像呢?
我和老簿对此商讨了一番,最后老簿得出一条妙论,他觉得借贷人也不是傻子,挣的钱不难完全算是大风刮来的,太亏本的买卖它们也不会干。
这样也能对应上阿姨和李女士只收到了日用百货,大一点的家电家具在上面根本买不到,借贷人也算是生意人不会做蠢事的。
这件事可算称得上细思恐极,生活成本高普通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