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讨贼计划(十三)

因为,就此时的模样看来,杨慎终于符合了黄贵心中,那攫取权力,谋求爵位,想要获取后世子孙之富贵的可憎,可鄙形象。

第一代人永远是精明且智慧之人,无论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无论谋划的东西是什么,没有智慧,是绝对办不成事情的。

无论是愤怒的杨慎亦或者是冷笑的杨慎,无论是公义在心的杨慎还是暗藏阴私的杨慎,都不符合智慧这一词汇。

但,眼下,这情绪暗藏于胸,不外发,叫人摸不着头脑,叫人不知道楼中所发言语是否为真的清流官杨慎,却符合。

情绪暴露于外,却又不自省于内的人,无论如何也是成不了事情的。

只是,观瞧此时此刻高高在上的模样,黄贵心中浮现出第二个想法:他杨慎给他们看的这么多面孔,恐怕没有哪个,是他真实的想法啊。

目送杨慎离去,黄贵的目光收了回来,同样收回来的,是他那副愤怒的面孔。

脸上重新挂上一抹微笑,温和有礼,知书达理,好似一名教书的老先生一样。

“魏兄,鲁兄,叫你们两店内的小子们,将门帘放下吧,选一处雅间,可否?”

“自无不可。”

黄贵又朗声冲着四周道“诸位学兄,各家族长,将小辈都打发出去吧,我等却还又要事需谈,我黄某话得讲到,咱们之间言语,绝不能叫旁人听去半分,若是有手脚不干净,或是不尊主敬主的仆从,还请现在便赶到远地方去,否则之后若是生了什么扒皮抽筋的事情,却又不美了!”

......

杨慎走下楼后,径直便朝着县衙方向而去。

距离倒是不远,不过没再坐那马车。

只是找张濂家马夫问询了县衙具体位置之后,便踱步在了路上。

“老杨,你怎么看今日招待的事情?”

陆斌走至远处,确信后方再也观瞧不见此处之后,见四下无人,直截了当问道。

“肃宁县之匪,绞杀难矣。”

“难在何处?”

“自然是难在此县乡绅身上。”杨慎冷笑一声“兴许最不想剿匪的,就是这些人。”

“我与你的看法一样。”陆斌此时半分平日里嘻嘻哈哈的意思都没有,眸中全然是沉着之色“盐潮土可产盐,普通潮土可耕种,肃宁一县,绝不是仅依靠开中法赖以为生的上县!仅以商贾而富裕的县城,绝没有长久之理,几次旱灾,洪灾,便足可叫整个肃宁县毁于一旦,而自弘治朝以来,此县便是历经数次寒冻之伤,洪涝之害,依靠商贾,早便是人吃土的场面了!岂会这般过活?”

杨慎补充道“不仅仅如此,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来都是士占主导地位,农次之,工再次之,商贾最贱也,固然商贾可轻易聚拢财富,行商亦可教人鱼肉度日,可终没有上升之途,而我朝重农轻商之风已成俗理定规,农家子,总归以农为生,若是辅以童蒙之学,日进向学,甚至还有成为官员的机会,而我朝书生,又一向是以耕读传家形象示人,叫人认为,耕之而读之,自有蟾宫折桂日,如此一来,优劣之分,自是以农贵而商贱了。”

“所以,说来,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在骗,张濂在骗,后面的人也在骗。”陆斌心里闪烁着一些疯狂的想法,但这些想法被压制住,他告诫自己,不能凭借一腔子胡乱的欲望,随便乱来。

“肃宁县的水很深,咱们这次讨贼行动,第一步选在这儿真的好吗?”杨慎不无担忧的问道。

“不行啊,我这次出来,目的不仅仅只是在于讨贼这般简单。”

“好了,若是陛下交办的事情,你就当我没问。”

“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爹,杨老大人那边,陛下是通过气了的,否则的话,你出不来,我选肃宁,就是因为这边得天独厚的潮土,哪儿都有可能短缺粮食,但唯独这里,则一定能够掏出来粮食,今年,陕西那边又有冻土干旱的预兆,得弄些粮食出来,要不然,要不然的话,我那城吏司民生部孤儿院,就又得扩建了。”

“果然如此啊,难怪吾是押送辎重的,还叮嘱我务必不得怠慢。”

“这是个倒霉得罪人的买卖,杨公也真是舍得让你出来。”陆斌叹息一声。

“难不成只叫你们这些小儿上蹿下跳操心这些事情?那我杨慎去跳江好了。”

杨慎用非常理所当然的语气道。

“好了,这第一步还没踏出去了。”陆斌撇了撇嘴,又问道“你对今日在酒楼二楼里的人是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