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归途千里翁相语

且隋 玄武季 2809 字 1个月前

这与人们常说的那个谨小慎微、严谨低调、总怕死无全尸的蔡王爷形象,迥乎不同。

或许,在真正的亲人面前,他会卸下全部伪装,露出真性情。

“至于年轻抗造的,实际上谁还愿意来?”

“有关系的不会来,没关系的不放心。”

“也只有我这老不死的狗,还可以一用,替咱老杨家守着这扇北大门,就像你阿爸阿妈一个样!”

阿布听了,想一想,连连点头。

现实,可不就是这样?!

北门,这算是留给了杨智积。

而东门,是老早就交给老爹大屋作看守的。

南门,原是广皇帝本人亲自掌握,他在登基前,可是做了近十年的扬州总管。

目前皇帝在南门最大的看门狗,是冼夫人和冯家。

西门,最早是阿布他外公杨爽,长期担任凉州总管。

后来是内亲唐国公李渊,现在却是广皇帝的铁杆粉丝来护儿。

西南门,原来是蜀王杨秀,权利很大。

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辖辖今云、贵、川、藏),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不过,现在干脆取消了,一直空缺,所以那儿的事现在也不小。

特别是康藏高原上——吐蕃的事!

现在,还没有天子守国门之说。

但用亲王或重臣,驻守和总管边疆大门,也是文帝时期具体的国策之一。

只是从广皇帝登基后,因为已经基本摆平了周边国家,所以将国事精力放在了内制和经济上面!

所以,边疆的驻军,在持续减少。

原来四大总管的设置,也被逐步取消。

高句丽一贯的蠢蠢欲动、东突厥敢于现在发动挑衅、南粤一带总有大小的叛乱、西部吐谷浑的骚动影响丝路安全、吐蕃人不断地开始兼并周边部族……

这些,都与大隋边境地区镇守大将缺席、驻军数量不足等,有着密切关系。

立国时短国威不显、府兵制战力不足调动频繁、基于权力集中行弱枝强干之策的弊端,开始发酵并渐渐显露。

“舅舅,我已经和白道城大营的王辨、阿古达哥交代好了!”

“以后,骁果卫白道的事情,还要您老人家多多帮衬着!”

虽然大隋朝堂,一直都很忌讳宗室与驻军的往来,但阿布自家人知自家事。

白道城如果要长期驻军,屯垦是最好的办法。

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补给的问题,影响驻军稳定和安全。

另一方面,通过屯垦,也可以聚拢人口,有利于巩固驻军长期坚持的军心。

大隋目前,有着不可预知的局面。

地方和驻军,都搞好关系,才是一个双赢的长久之计。

“见外了啊!”

“来之前,圣上也跟我说了,虽然不可参知军事,但在安置兵属、划地屯田、物资交易、急事救挽等,还需守望相助,互相扶维!”

杨智积吸了一口酒,咂咂嘴,笑着说道。

“这就好,靠着大黑河,如果大量吸引南来的突厥难民,以及驻军家属、奴婢等,屯田、练兵,可是大好之事!”

阿布点点头说道。

他很赞同这种有益于长治久安的做法。

“舅舅,你刚从洛阳回来,可有什么事情亲口告我?”

阿布放下筷子,低声问道。

杨智积点点头,看看左右。

阿布会意,回头向屏风口的胡图鲁使个眼色。

胡图鲁看见,便闪身出去了一会。

回来后,他做个手势,便很乖觉地退到小帐外边数步之地。

而围绕屏风和小帐篷周围的两丈之地,已经全被阿布的近卫所警戒。

“你仔细听我说,记住就好,不要回话。”

杨智积放下酒杯,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阿布也正襟危坐,仔细聆听这个长辈要说什么。

……

“他身体会有大麻烦!”

杨智积指指天。

阿布会意的点点头,一点也不震惊。

杨智积很满意。

“如此,内外必有好大动静!”

“小子此去,小心应付,切不可多言多事,唯守护好代王,顺利过度即可。”

……

“上欲移驾南方,不知是谁的馊主意,福祸难知。”

“若是身康体健,倒是不失为稳定南方之妙策,毕竟现在南边之势颇为复杂。“

”然,现在主上身体如此,南去就是大忌也!”

……

“听说,现在那个叫王世充的江都通守,跳窜的厉害!”

“江南匪患,国策本是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然,此人却先行诱降,后行坑杀、围歼、一个不留之手段,虽效果立现,却使朝廷失了信用,遗患无穷!”

……

“今,杜伏威等,又重聚淮南江都一带。”

“其势,再次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