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生产力·联合

农耕方面自不必说,除了农具可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来新的之外——事实上,这也只是制造出来少量而已,想要推广到全天下的百姓手中,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其余的,不论是新作物的种植,或者是旧作物的改良,再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作物的寻找……

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冶铁、纺织,乃至于其他方面的情报,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来发展,才能看看效果。

但,李世民以及他的大臣们还是相信,大唐必将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为此,其实李世民在这几个过往的农民起义故事讲述的时候,都不是非常的专心。

他更在意日后的——大唐、以及大唐之后的朝代的一些农民起义,因为这其中或许会有些新东西的出现。

但现在,在隋末农民起义的这个总结中,“生产力”这个词再一次被提了起来。

一同被提及的,还有“阶级”——“地主阶级”,“封建”——“封建军队”与“脱离封建”,还有那个“时代局限性”。

甚至可以说,这上面对杜伏威归顺大唐的选择,非常之不赞成。

……其实吧,从杜伏威本人的结局而言,李世民也承认他归顺大唐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选择,最完美的,当然是杜伏威自己打下来天下,自己当皇帝,建立新的王朝。

而杜伏威选择投奔大唐——不能说错,毕竟大唐的天下已定,但是他在归顺大唐之后的做法,并不是非常的聪明。

只是说来说去,归顺天命之主,接受诏安,也只是寻常之事而已。

可看起来,这上面对于这种“农民起义”接受诏安,不是多么持有正面态度。

-

杜伏威、李密、窦建德等人,同样在观看这一整个故事。

可以说,他们几乎是看的最认真的那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