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赋税问题

如果杨广没有那么折腾百姓,或者说,折腾的没有那么那么厉害,稍稍收敛一点点……说不定,说不定大隋也根本不会灭亡啊!

你看看这些百姓们都有多能忍!

唐朝那个鬼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给百姓们提供多少正常生活的样子,也不像是还能减轻赋税或者减免徭役的样子,但是——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战火连天,可大家也都还能忍!

如果,如果杨广没有连续进行几个大业……

他的年号倒是大业了,他的大业也倒是尝试了,可是大隋没了!

【当然,赋税系统崩溃之后,自然要制定一个新的赋税系统,毕竟总不可能就不收税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在唐德宗——这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原本的租庸调制被废除,转而实行“两税法”。】

【相比起租庸调制,两税法确实更适合如今的天下情况,因为两税法不是按照人头征税,而是按照田亩数量和资产情况来进行征税,按理来说,有了这样的赋税制度,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来,还是根本问题: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失去财产,要么变为佃户,要么变为流民,这样的趋势根本没有得到朝廷的抑制或者制止。】

【是以,从根本情况上来讲,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两税法这种虽然也很关键、但是和田地这种核心中的核心相比还是要表面一些的改进措施,能够起到的效果实在有限。】

【二来,就是两税法本身的问题了。】

【虽然这条新政令的本意是好的,是想要尽可能达成朝廷和百姓共存的效果,但是在两税法推行没多久,就迅速变质,弊病丛生,反而是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一个简单的表现就是,随着两税法的推行,朝廷收缴的赋税反而日益加重。】

【在两税法初期确定税额的时候,是把绢、帛折钱计算,然后用钱数作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田亩、资产等达到了这个钱数,那就要缴纳相应的赋税;但是,在实际征税时,朝廷反而又照钱数折征绢、帛。】

【而两税法刚开始推行时的民间物价和钱财情况,是物重钱轻,即物价高,钱价低。但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在后来,由于铜钱的铸造额大大减少,因而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情况就变成了钱价日贵、而物价日落的样子。】

【这样一来,两税税额虽然并未增加,但百姓所缴纳的绳、帛却愈来愈多,实际等于原来的两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