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黄巢其实已经有了不走正途的心思;而又结合他自己的家世背景——世代都在做私盐贩卖这种违法勾当的,虽然盐帮某种程度上是朝廷认可的,但到底还是违法的;结合当时天下的情况——民众不满、起义已经发生过几次……
黄巢此人的心思,那可真是昭然若揭了。
只不过,在事情真的发生之前,在黄巢真的成了气候之前,唐朝朝廷是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他,注意到他这样一个落榜考生所写的一些抒发不满和怨愤之情的诗文的。
【而黄巢回到家乡之后,就经营起来私盐买卖。】
【这么一经营,就到了咸通末年。】
【这个时候,全天下的百姓的日子都很难过——全国各地,都总是发生各种各样的水灾旱灾。当然,虽然全天下都不好过,但总也能有一个或者几个情况特别突出的,而这个地方,就是河南。】
【河南地区的灾害情况最为严重,麦子才半收,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
【但是唐朝自从唐懿宗登基以来,朝廷就已经完全处于了一种“用兵不息,赋敛愈急”的情况,该干的事情一件不干、该履行的责任一点也不履行,只知道向百姓催收赋税、增收赋税。】
【同时,面对灾情,各个地方官府可能是为了减少麻烦,也可能是在体察上意,总之,他们都不向朝廷上报灾情,致使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百姓流殍,无处控诉”的情况。】
【而就在乾符二年,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就在濮阳这个地方揭竿而起。也就是我们前面刚刚讲过的王仙芝起义。】
【也就是在同一年,乾符二年的六月份。或许是对唐朝朝廷的不满积压已久、正好找到了一个发泄的机会,或许是觉得这是一个建功立业争霸天下的机会,或许也有真心实意地同情百姓悲惨遭遇的原因,黄巢宣布起义。】
【黄巢与自己的子侄黄存、黄揆、黄邺,以及自己的外甥林言等共计八人,聚集起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由此,起义军的声势日益浩大。】
【自从宣布起义之后,四面八方苦苛征暴敛已久的百姓,散落民间隐姓埋名的当年的庞勋旧部,都争先投奔起义军,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数月之间,众至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