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无限的行程依旧低调而隐秘。他不再依靠纯粹的肉身跋涉,而是将新悟的空间理解融入遁法之中。每一步踏出,都仿佛踩在空间脉络的节点上,身形时隐时现,速度远超寻常元婴修士,却又丝毫不引人注目,如同一个穿梭于现实与虚无夹缝中的幽灵。
他追寻着那丝天地潮汐的指引,心神大部分都沉浸在与之共鸣的状态中。越是靠近东南方向,那潮汐的韵律便越是清晰,仿佛从遥远的背景音,逐渐变成了耳畔的低语。这韵律宏大、古老、带着一种抚平万物躁动的“静”之力量。
沿途的山川河流、城池村落,在他“心镜”的映照下,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景象。他能看到生灵欲望如同斑斓的烟火,在“静”的基底上短暂绽放又熄灭;能看到灵气如同潮汐下的暗流,遵循着更深层的规律涌动;甚至能隐约感知到,某些特定区域的地脉,与这天地潮汐同频共振,孕育着特殊的灵机或……隐患。
这种感知并非主动探查,更像是一种被动接收,是自身频率与天地协调后自然获得的信息。这让他对这片天地的“身体状况”有了一个模糊的、宏观的认知。
一月后,万寂山外围。
空气中的灵气明显变得稀薄、惰性。植被依旧存在,却生长得极其缓慢,叶片颜色偏向深绿乃至墨色,透着一股沉凝之意。连风声在此地都显得格外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某种永恒的宁静。一种无形的“寂”之意境弥漫在天地之间,并非死寂,而是如同深潭之水,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难以测度的深度。
韩无限放慢了脚步,细细体味着这股意境。他发现,自身那缕本质蜕变的归墟之气,在此地竟异常活跃与温顺,仿佛游子归家,自然而然地与周围的“寂”之意境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眉心的天道禁印,在这浓郁的自然寂意笼罩下,也仿佛被同化,变得愈发沉寂,几乎感知不到其存在。
“果然来对了地方。” 韩无限心中笃定。这里的环境,对他感悟和锤炼归墟之道,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他没有急于深入万寂山核心区域,而是在外围寻了一处不起眼的山坳,开辟了一个简易洞府,暂时栖身。
他每日所做,便是静静地坐在洞府外,放开身心,引导自身归墟之气与这万寂山的“寂”之意境彻底融合。他不再去“引导”或“控制”,而是如同一个学徒,谦卑地倾听和学习这片天地自然流露的“寂”之真谛。
在这种深层次的共鸣中,他对“归墟”的理解,再次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