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世俗帝国的建94

“对了,”张景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陛下听闻诸位世家藏书丰富,希望能借一些典籍入宫,以供学习。”这话看似客气,实则是在索要人质。众世家子弟心中都明白,所谓“借典籍”,不过是要他们将家中子弟送入宫中为质。

李崇山率先表态:“陛下好学,我李氏愿献上全部藏书,并送族中子弟入官学侍奉。”他这一举动,无疑是向新朝表忠心,同时也在向其他世家施压。

张承业心中暗骂李崇山老奸巨猾,却也不得不做出同样的选择:“我张氏也愿遵旨。”其他世家见状,也纷纷附和。

张景明满意地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清楚,这些世家表面上顺从,心中必定各怀鬼胎。但这正是新朝想要的局面——让世家之间相互制衡,朝廷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既然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张景明转身准备上车,“三日后,朝廷会派人前来接收私兵和典籍。诸位莫要让陛下失望。”

使者宣读了新君的旨意,旨意中并没有提及王家与新君的亲事,反而对各世家的鼎力相助大加赞扬,希望世家们团结一致对外,不希望发生世家之间的争斗。

张使者给了甜枣,又表示了不满,并警告众人,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流血事情,必将严惩不贷,世家们的女娘也将不会选入宫中,这是又打了一巴掌。

看着仪仗队渐渐远去,演武场上的气氛依旧凝重。众世家子弟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和不甘。

张承业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知道,一场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们这些世家,必须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生存之道。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演武场上,将地上的血迹染成暗红色。张承业望着天边的残阳,心中暗暗发誓:只要家族还在,不管哪支兴盛,其它支就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在这场世家与朝廷的角逐中,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秋末的风裹着铁锈味掠过王府飞檐,檐角铜铃在阴云下发出暗哑的震颤。王家大公子王崇礼盯着远处官道上扬起的龙纹旌旗,指节在剑柄上硌出青白交错的纹路。当号角声撕裂长空的刹那,青铜剑坠地的脆响惊得庭院里的灰雀扑棱棱炸成一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啷——"

这声响仿佛敲在每个王家人心头。管家哆嗦着将密报塞进他汗湿的掌心,宣纸上"御前密使已携卷宗出城"的字迹还泛着墨香,却像烙铁般烫得他眼前发黑。

那场雨夜刺杀的场景在脑海中翻涌:张继业倒下时溅在青石板上的血,王家死士刀柄上缠着的黑布,还有......张承业看着兄长遗体时,眼底淬了毒似的冷光。

"完了,全完了......"王崇礼喃喃着后退半步,撞翻了廊下的鎏金鹤灯。火光在密报上跳跃,将"通敌"二字映得猩红如血。他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话:"世家之争,要么吃人,要么被吃。"此刻才明白,原来自己早已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王家老宅深处,檀木扶手在王正德掌心吱呀作响。这位继任家主盯着墙上先祖留下的《诫子书》,羊皮卷上"恪守本分"四个字被烛火晃得扭曲变形。三个月前的庆功宴仿佛还在眼前,他端着鎏金酒盏向主公敬酒时,对方眼中转瞬即逝的寒意,此刻想来竟比北疆的霜刃还要锋利。

"父亲!"王语嫣跌跌撞撞冲进来,月白色裙裾扫翻了绣着金线的妆奁。散落的珍珠滚过青砖,像极了她未说完便被掐断的皇后梦。"选秀诏书......被驳回了!"她发髻松散,步摇上的东珠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宫里传来消息,说是......说是查到了母亲当年的嫁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