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囚心于室

小白的离去,让我的世界骤然间变得空旷而寂静。我独自蜷缩在房间的角落,指尖轻夹香烟,烟雾缭绕中,我勉强翻开了老姜头遗留下的《收池录》,那是一本仿佛蕴含着无尽奥秘的古籍,字里行间透露着晦涩难懂的气息,犹如天书般令人望而却步。几番努力之下,我终是无奈叹息,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老姜头的日记本,心中暗自思量,或许,从这些生活琐事中,我能寻得一丝慰藉与启迪。

翻开日记的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深深陷入了老姜头那波澜壮阔的前半生。他的笔触下,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老姜头,这位看似平凡的老者,实则是一位游走于阴阳两界、了结世间纷扰的世外高人。他并非故事的主角,却以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下了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

我沉浸在日记的世界中,整整两日,从晨曦初露到夜幕低垂,除了简单的进食,我几乎未曾离开过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籍。它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老姜头那传奇般的一生,从收池人辉煌一时的年代,到逐渐式微、几近失传的今日。我仿佛以老姜头的视角,亲历了他的每一次冒险,感受了他的每一次抉择,那份震撼与感动,难以言表。

老姜头,本名姜南海,一个地道的奉北农村汉子。他的童年,是在为地主家放羊的辛劳中度过的。直到某一天,一位云游四方的收池人老头走进了他的世界,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拜入师门,成为了一名新的收池人,跟随师父踏遍了大江南北,降妖除魔,留下了无数传奇佳话。

三十五岁那年,师父仙逝,老姜头独挑大梁,继续在华夏大地上书写着收池人的辉煌。那句“马鞭引灯照阴魂,池符池水唤清身,阴阳二界打此过,是非善恶收池人”的口诀,成为了收池人的标志,也在后世的诸多故事中频繁出现。然而,尽管老姜头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他却对出马弟子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又是什么让他甘愿在奉北平房区画地为牢,度过了三十年的孤寂岁月?

回想起曾在小区等待老姜头的那些日子,我曾好奇地询问过他,为何收池人的规矩如此稀少,却鲜有人愿意学习。那时的他,只是淡淡地骂了我一句“小屁孩别问这么多”,便不再言语。如今想来,或许那时的他并未料到,我最终会成为他的传人,继承他的衣钵。否则,他又怎会如此详尽地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日记中,等待我去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呢?

老姜头的日记中,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情感纠葛。他幼年时,曾遇到过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娃娃,那是一个来自贫苦家庭的孩子,每天为地主家洗衣做饭,生活虽苦,却难掩其纯真与善良。老姜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每天都会找机会与她交谈,哪怕只是看到她的一抹微笑,也能让他忘却一天的疲惫。然而,女娃娃性格内向,总是羞涩地避开他的目光,这让他误以为她讨厌自己。

直到某一天,地主家的千金小姐将一块珍贵的手绢缠在了羊角上,随后又忘得一干二净。老姜头在放羊归来时,无意中将手绢遗失。这手绢对千金小姐来说意义非凡,她发现手绢不见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是老姜头偷走的。在地主的偏听偏信下,老姜头遭到了无端的责罚和羞辱。然而,在这绝望之际,只有那个女娃娃站了出来,她默默地寻找手绢,最终证明了老姜头的清白。这份恩情,老姜头铭记于心,却始终未能有机会亲口向她道谢。

不久之后,老姜头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收池人老头。他跟随师父离开了奉北,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斩妖除魔、声名远扬,却始终未能忘怀那个曾给予他温暖与帮助的女娃娃。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那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了的遗憾。

老姜头的日记中,虽然鲜少提及情爱二字,但那份深藏于心底的情感却如同细水长流般缓缓流淌。或许,这就是一种执念吧,一种对纯真年代的怀念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而老姜头之所以选择在奉北平房区画地为牢三十年之久,或许正是为了守护这份执念与回忆吧。

岁月如梭,转眼间老姜头已近不惑之年。他师父去世后,他更是将收池人的名头发扬光大。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那一年他做的一件事彻底毁了收池人的名声也让他在奉北平房区里失去了立足之地。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原则继续行走在阴阳两界之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和平。在那悠长的岁月长河中,有一段往事,如同被尘封于古老画卷之中,静静地躺在时光的一隅,静待着有缘人的翻阅。这段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老姜头的传奇人物,以及他生命中那场无法释怀的纠葛与救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姜头,一个名字在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以其深厚的道行和广结善缘的胸怀,在同道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他的身边,聚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便有一位被尊称为明太公的出马弟子。明太公,一个对道法近乎痴迷的存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斩妖除魔,守护人间安宁。每当听闻东北某地有邪祟作乱,他必亲临现场,誓要将其驱除。

那一年,老姜头的故乡,奉北之地,一个宁静的村落被一股不祥之气笼罩。据说,村中闹起了鬼事,甚至有人因此丧命。此事迅速传遍了四面八方,自然也传到了明太公的耳中。他立刻召集了一众同道好友,包括老姜头在内,决定共同前往那个被阴霾笼罩的村落,揭开真相,降服邪灵。

起初,老姜头对于这次行动并无太多兴趣,毕竟岁月不饶人,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少年。然而,当得知事发地点竟是自己的老家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油然而生。他决定借此机会,顺道回地主家看看,那个曾经在他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女娃娃。

于是,一支由出马弟子、阴阳先生以及老姜头这位收池人组成的特殊队伍,踏上了前往奉北的路途。他们的目标,是寻找并降服那个传说中的女鬼。然而,随着他们逐渐深入村落,老姜头心中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发现,这女鬼的踪迹并非仅限于奉北一地,更令他震惊的是,出事的那户人家,竟是他儿时放牛的地主家。

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如同潮水般涌来。老姜头迫不及待地找到地主,询问女娃娃的下落。然而,地主的支吾其词、闪烁其词,让老姜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他隐约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尽管如此,捉鬼的重任在肩,老姜头不得不暂时放下心中的疑惑,与明太公等人一同在地主家大院里设下法坛,准备迎接女鬼的到来。深夜子时,一阵阴风拂过,那失去意识、只知害人的女鬼终于现身。明太公见状,毫不犹豫地带领众人冲上前去,与女鬼展开了激烈的缠斗。而老姜头,却如同被定身一般,呆呆地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奉北之行,竟会如此巧合地让他再次与那个女娃娃相遇——只不过,如今的她已不再是那个纯真无邪的少女,而是一只失去了意识的鬼煞。望着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老姜头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无法相信,那个曾经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而不惜跑遍整座山的女娃娃,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

战斗异常惨烈,老姜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那一夜,我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心中充满了挣扎与痛苦。我深知自己身为收池人的职责所在,却无论如何也下不了狠心去伤害那个曾经给予我温暖与希望的女娃娃。”他试图唤醒女鬼的意识,让她回忆起曾经的自己,但一切努力都似乎徒劳无功。

最终,在一名出马弟子的拼死努力下,女鬼被成功封印在了他的宝葫芦之中。按照惯例,这只鬼煞将被带回堂营,接受七七四十九天的香火冶炼,最终魂飞魄散。然而,老姜头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他坚信女鬼的堕落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受到了某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于是,他力排众议,请求将女鬼放出,用收池人独门秘制的池中之水去帮助她恢复意识。

然而,他的请求遭到了明太公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女鬼已经害死了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妖魔,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拯救她。老姜头的愤怒与绝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他大骂那些出马弟子是冷血的畜牲,指责他们只看重表面的正义而忽略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这场争吵最终以老姜头的失败告终。那些出马弟子给了他十五分钟的时间去尝试恢复女鬼的清明。然而,当宝葫芦被打开的那一刻,女鬼如脱缰野马般冲了出来。幸得明太公眼疾手快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与女鬼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以惨胜告终而女鬼则化为了虚无。

这一战不仅让老姜头颜面尽失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无力与渺小。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他的意愿去发展有些遗憾和痛苦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那个让他伤心欲绝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中画地为牢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在日记的最后一页老姜头这样写道:“如果是我师父他一定能够唤回女娃娃的意识如果是我后来的修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可偏偏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她是一个好孩子她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命运。我无法说她是个天生就该害人的妖魔我只知道她也是受害者之一。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我却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她。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也是我永远的痛。”

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老姜头依然守在他的小屋中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与痛苦。或许在他看来这样的画地为牢既是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对那个女娃娃无尽的思念与愧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