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林先生,年迈的老人不适合长途远行,若他们在中途有点意外,会让我国有罪恶感,也会遭到国内民众的谴责。”
“您知道的,我国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国家。”
“斯塔林先生,只要您愿意放开乌兰地区的移民限制,我国愿意捐款一千万米元,用来帮助贵国改善民生。”
“我国还将提供一亿米元的无息贷款,期限十年。”
“我国提供技术支持,与贵国一起开发石油资源,贷款以石油的形式逐年偿还。您知道的,我国是贫油国,需要石油帮助国内发展。”
“同时,我国会大量采购贵国的矿产资源。”
其实,苏盟利用经济危机,大量购买米国和西欧各国的技术设备,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
皮卡韦亚判断,苏盟将会继续工业化,这样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
钱和技术,对斯塔林来说最有诱惑力。
果然,听到有钱,斯塔林的眼睛闪烁。
不过,斯塔林点燃烟斗,淡然地吸两口,才缓缓开口。
“贵国的条件,让我很感动,感谢贵国对苏盟的支持,这件事,我要开一个会讨论,请皮卡韦亚先生先回去等消息。”
皮卡韦亚明白,在这样的国家,需要小范围讨论通过。
在皮卡韦亚离开后,斯塔林召开常务会议,将大致情况说一遍,然后,说服几人答应。以斯塔林的权威,虽做不到一言堂,但基本上能通过。
于是,在一九三三年四月三日,伊班牙和苏盟宣布正式建交,并签署经济合作条约。
在这个时间点,和苏盟未建交的国家不少,米国就是其中之一。
两国悄无声息的建立外交关系和合作关系,让欧陆国家再一次见识到了伊班牙的影响力。
皮卡韦亚和苏盟官方达成合作后,在乌兰地区建立移民宣传队,沿着第聂伯河饥荒重灾区征募移民。当然,苏盟派来的官员是积极帮助。
在诱人的条件下,大量的乌兰女性自愿报名,一些父母将孩子和成年的儿子送走,他们知道,在乌兰,活不下去。
其他非重灾区的乌兰人蜂拥而来,他们向往更好的、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