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采写/新京报记者刘玮张赫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郭延冰
南派三叔曾被外界认为是最审时度势的一位。在《盗墓笔记》刚刚开始创作,甚至连书粉都没有时,他便已经开始在脑海里幻想电影版应该由谁来出演。2014年组建公司后,次年南派三叔便将《盗墓笔记》拍成网剧,一夜间甚至造成播出平台瘫痪。随后电影版票房成功突破10亿,网剧《老九门》《沙海》相继热播,南派三叔也从畅销书作家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最值钱IP的拥有者。
时间倒回到2006年,仍是外贸公司职员的徐磊在网络上贴出自己的第一篇《盗墓笔记》小说,引发一片轰动。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盗墓”系列蹿红的速度十分惊人,点击量很快超千万,次年推出的实体书销售量也突破百万本。
那一年,徐磊23岁。他没想到自己一拍脑袋,随便用小说中的人物“三叔”作的笔名,竟能在中国作家富豪榜占有一席之位。随后7年间,南派三叔围绕“盗墓”IP共创作了十余本书,笔耕不辍,成为写作圈的高产大户,也成为最值钱的畅销书作家。但在2013年,一句“抱歉,扛不住了”让因抵抗不住重压,身患心理疾病的三叔宣布暂时封笔,《沙海》成了他的封笔之作。
南派三叔说,《沙海》是他在生命艰难时期最酣畅淋漓的发泄,也是他“嬉笑怒骂人生”的转折。曾经在《盗墓笔记》中孤军奋战,隐忍扛下外界一切阻挠的青年吴邪,在《沙海》中蜕变为敌人跪在地上都会笑呵呵扶起来的“佛系”中年人。这正是三叔的写照。“好好生活”成为如今三叔提及最多的词汇。
曾想过30岁退休
差点,就让欲望把我的生活毁了
写作曾让三叔寄予无尽的欲望,他毫不掩饰当时年少轻狂的自己对于名利的渴望,“我曾经想30岁前得到一切,30岁后就退休,当个吟游诗人。但现在想想,没有生活,只追求欲望,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新京报:《沙海》的创意从何而来?
南派三叔:那正是我抑郁症时期精神状态最差的阶段,所以我写《沙海》的初衷就是想写点阳光的、有朝气的作品,把自己逼出阴霾。“沙海”的意义就是太阳特别大,照着整片沙漠;而主人公黎簇也是一个完全跟“盗笔”没有关系的少年。
除此之外,《沙海》也是我内心的一种发泄。黎簇虽然很痛苦,但他始终怀有希望。他抗拒规则、世俗,我很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但由于网络连载版本明显是精神病患者写出来的内容,里面有大量的哲学探讨,例如世界和我的关系,我想要得到什么。所以后来我在出版《沙海》第二部实体书的时候,不得不又从头到尾把内容全部修改了一遍。
因为大多数内容是我内心阴暗面的一种喷发,很多读者看完之后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就全部改掉了。
新京报:写完《沙海》后,你的病情真的就因此得到缓解了吗?
南派三叔:写出来之后确实好多了。特别是你写出来的很多语句,令其他人也感同身受的时候。那时很多心情很丧的网友都特别喜欢转载《沙海》里的话,原来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痛苦。其次,我从侧面看他们,也相当于看到了别人如何从侧面看我。你会慢慢发觉,原来自己现在的样子是这样不堪。
如果说以前我还会深陷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在那之后,我已经开始慢慢抽离了。所以到《沙海》第四本的时候我写得非常欢脱,有大病初愈、劫后余生,后面都是赚了的感觉。从“嬉笑怒骂人间”那一刻起,我再也不会去关注别人怎么评价我的作品,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状态和想法。
新京报:书中的吴邪人到中年,而创作中的你,对中年人的世界是否感到特别的好奇?
南派三叔:我始终认为中年青年之分,跟阅历是息息相关的。从心态上看,我已经是中年人,我开始明白我做的工作、目的、欲望,和我每天过的生活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必须过好每天的生活,才能在过程中去争取我想要的东西。千万不能因为欲望而把生活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