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农村婚俗

琢磨了半天也没有头绪,干脆不去想了。

春节总是那么短暂,转眼出了正月,媒婆们也忙了起来。正月里不说媒,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的历史传统。那时候说媳妇比较难,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嫁女也难。

大人们说,五六十年代,当兵的比较吃香,说媳妇比较容易,谁家闺女如果找了当兵的,脸上特有面子,但当时却有一段顺口溜:新社会,新天地,大闺女爱上当兵的,当兵的复了员,大闺女傻了眼。这也是当时社会一种写照吧。

不管是五六十年代,还是到了七十年代,农村都比较穷,嫁闺女重点看家庭条件,模样当然也得参考,但是农村那时候都是土里土气的,模样差不多就行了。

一天,我们村里来了很多人,南边来的,都是母亲或两口子带着女儿,给女儿找婆家的。说实话就是想给自家闺女找口饭吃。

村里的媒婆赶紧分工,拉着他们挨家挨户转,谁家有光棍都在媒婆的心里。记得那一天,我们村有三四个光棍脱单,花费嘛,200元左右人留下,父母走人。现在看来,那婚姻简直就小孩子过家家,瞎胡闹!后来感觉这边日子好,有几个小媳妇回到娘家又拉来几个姐妹,可给当地的光棍们谋了福利。

又一天上午,媒婆杨婶婶的院子里站了很多人,中间站着一个老太太和一个人高马大的女人,这女的身高1.7米左右,20来岁,身材健壮,条顺,头发比较长,长得还算秀丽。

小主,

“各位乡里乡亲,我带着女儿来这里,就是想给我的女儿找个婆家,我们不挑长相,只要能拿的起钱就行。”老太太这是卖闺女吗?

“哈哈哈”,人群发出一阵笑声。

“钱怎么拿?多少啊?”一个人应和着。

“你们看看,我家闺女要身材有身材,要长相有长相,谁娶了谁不亏。”老太太很自信:“那就按斤称吧,这比较公平。”

“一块钱二斤!我买了。”又有一个人嬉笑着。

老太太脸一红,脸色不怎么好看。闺女站在旁边也不说话。

“实实在在的,一斤2块钱,谁拿的出,谁娶走。”老太太语气坚定,不容砍价。

这时于天庆拉着儿子于二才钻了进来:“我儿子没媳妇,我们要了。”这个于二才个子也很高,平时不怎么说话,闷声闷气的,前段时间外边来了这么多小媳妇,一个没看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