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六章 无条件投降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126 字 19天前

反复无常是王者的通病,不管是大王还是小王,思仑发也不例外。

在与明军初步接触后,谈判陷入了僵局。

思伦发始终坚持自己是归顺不是投降,明军得给自己相应的待遇。

不然自己的大军就是饿死、战死、从大山上排队跳下去摔死,也绝对不投降!

但明军鸟都不鸟他,结果局面就这样僵住了。

跟患得患失的思仑发不同,明军的态度非常明确,要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要么洗干净脖子,等着朝廷大军把他们消灭。

云南山多路少,交通闭塞,仅有的通道被二十余万明军堵得死死的。明军确实可以说到做到,把他们消灭的干干净净。

而且明军也有这个决心!朱桢和沐英费尽千辛万苦,才将思伦发的三十万大军诱入境内,怎么可能让他们逃回去呢?

其实加上刀厮郎的五万,和思行法的两万,思伦发搭进来整整三十七万人马。

这三十七万人,几乎就是麓川国所有的青壮年男子了。

把他们悉数留下,麓川政权这个庞然大物,瞬间就会变成毫无保护的鱼肉,然后被人摆上餐桌,尽情享用。

其实按照朱元璋本来的意思,是要思仑发认罪乞降、割地赔款、送质子入京,再将麓川国肢解成若干土司领地,彻底消除其威胁,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事情后续的发展,还真跟思仑发所料的大差不差,不管中间经历什么,他总能保全自己麓川的领地。当然缅地就别想了……

但问题是,这里头多了个老六。历史就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朱桢在太子的帮助下,已经说服了朱老板,只要能彻底击败思仑发,就将麓川设为亲王藩国,并拿出部分藩国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之臣。

后来朱老板又在太子的建议下,扩大了分封的范围,将封邑与军功挂钩,这样就不止勋贵们,普通的将士也有可能得到封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