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溯南明这段历史,一路走来,始终紧紧跟随弘光、隆武、绍武以及永历这四位皇帝的足迹前行。然而,就在永历朝廷于西南地区狼狈逃窜之际,一方面要躲避如狼似虎的清军追击,另一方面还深陷无休止的党争泥潭难以自拔时,远在福建及东南沿海一带的郑成功却依旧坚定不移地高擎起抗清的大旗,奋勇抵抗外敌入侵。
众所周知,实力强大的西南海盗集团乃是由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亲手创立。尽管后来郑芝龙从一介海盗归降大明王朝,但实际上,他与明朝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过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罢了。明朝赐予他高官厚禄以示笼络,而他则替明朝平定动荡不安的东南海疆,借此谋取暴利,积累下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如此这般的买卖对于双方而言似乎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可这并不能成为确保郑芝龙忠心耿耿效命于明朝的有力保障。
遥想当年,正值明末崇祯皇帝急需用人之际,欲调动郑芝龙前往北方抵御清兵,未曾料到,郑芝龙竟然巧言托辞,表示自己宁愿削发出家为僧,也决然不愿离开东南沿海这片熟悉的土地。由此可见,他对待明朝的态度绝非如同普通官吏那般恭顺驯服,而是自始至终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如意小九九和精明盘算。
在拥立隆武帝朱聿键登上皇位这件事上,郑芝龙自始至终都表现得相当消极被动。他就如同一个木偶一般,始终被弟弟郑鸿逵牵引着前行。尽管最终成功拥立了隆武帝,但郑芝龙心中并无多少诚意和热情。
随着隆武朝的正式建立,朝廷中文臣武将之间的明争暗斗也逐渐浮出水面。郑芝龙与文臣黄道周等一干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些纷争使得郑芝龙对于隆武帝的忠心开始动摇,渐渐地变得三心二意起来。
隆武帝继位之后,一心想要招揽那些投降清朝的明朝旧臣回归大明阵营,以期增强自身实力。然而,郑芝龙却趁着这个机会与清朝重臣洪承畴暗中勾结、眉来眼去。更令人震惊的是,郑芝龙竟然将洪承畴的家属接到自己家中悉心供养。
很明显,郑芝龙此举乃是给自己留了两条后路,做好了两手准备。倘若局势朝着有利于南明的方向发展,那么他招安洪承畴之举便可以被视为真心归降;可要是形势急转直下,对南明越发不利时,凭借着与洪承畴的这番交情,他便能轻而易举地投靠清军,从而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
除了声名狼藉的洪承畴以外,郑芝龙竟然还和来自福建的降清大臣黄熙胤攀上了交情。这位黄熙胤乃是晋江人士,在那风云变幻的明末时期,他可是在北京选择投降满清的高级官员中的一员。自从黄熙胤向清朝屈膝之后,隆武帝在元年七月初四这一天下达诏令:“立即抓捕在北京投靠满清的黄熙胤、黄志遴、黄文焕、张鸣骏、邓孕槐、吴之奇以及陈北琦等人的家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郑芝龙却极力劝阻此事。他给出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人的家属来劝说他们归降南明。但实际上,郑芝龙此举不过是想要借机跟清朝搭上关系罢了。在此之后,清朝方面也派遣黄熙胤前来招安福建地区。大约在隆武二年三月的时候,郑芝龙终于与负责招安福建事务的黄熙胤成功接上了头。而在清军大举进入福建之前,其统帅博洛贝勒更是已经正式对郑芝龙发出了招安的邀请。
郑芝龙决定降清这件事,其关键的部署可谓环环相扣。首先,他下达命令给自己麾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大将们,要求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各个至关重要的关口,仿佛这些战略要冲不再具有任何价值一般。这样一来,清军进入福建的道路便被彻底打通,如入无人之境。
更为严重的是,郑芝龙竟然将南明的隆武帝拱手献给了清军。要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南明政权的象征和希望所在,但在郑芝龙眼中,却成了可以换取自身利益的筹码。
然而,所有这些举动当中,最为致命的当属他下令撤回驻守仙霞岭与分水关的守军。这两处关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向来都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可如今,由于郑芝龙的这一决策,清军得以顺利地从这两个缺口长驱直入福建境内。
正如郑芝龙在给清朝皇帝的奏书中所谄媚表述的那样:“微臣听闻皇上您入主中原后,率领雄师挥戈南下,微臣一直以来都心怀归顺之意。只可惜山川险阻,路途遥远,消息不通。如今得知天兵已经抵达,微臣立即先行撤离了分散在各地的驻军,并且晓谕各府、各州积极筹备粮草物资,以迎接王师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