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摸着儿子的脑袋:“已经十岁了。”他端详着儿子。
儿子的眼睛闪耀着星星,夏道林问:“稷义有没读书?”
陈氏答:“读了几年私塾,先生夸他读书好呢。”
夏道林放下行李,欣慰地说:“这就好,这就好。”
陈氏赶紧进厨房烧水,她吩咐:“稷义,赶紧上街,割两斤猪肉回来。”
“好,娘。”说着跑了出去。
“孩子他爸,水烧热了,你先洗身,洗完了,你休息。饭好了,我再喊你。”陈氏说。
道林一边收拾一边说:“孩子他娘,这几年我不再家,你辛苦了。”
“我不辛苦,你在外面辛苦。”她说完,把抓了把生盐,拍了些生姜,放到木桶里,然后往木桶里倒开水,过了一会她再桶里添些冷开水:“他爸。可以洗身了。”
“好。”道林说完进了冲凉房。
第二天夏道林送儿子上学,穿长衫的私塾先生捻着胡须对夏道林说:“稷义这孩子,人老实又聪明,学东西快,算数算得准,字写得漂亮,文章也非常好,是可造之才呀。”
夏道林听了高兴,他对先生欠身道:“都是先生教导得好,他方可长进,多谢先生!”
稷义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烙印在心中。
夏道林用积蓄翻新了房屋,再买三四亩地自己耕种。他看着田里的庄稼和儿子一天天地茁壮地成长,他欣慰。
他对陈氏说:“明天送稷义入学堂吧,让他上上新学。”
“哎。”陈氏爽快答应。
到了16岁,夏稷义窜到1米8的个头。夏道林看儿子聪慧灵活、老实本分,他对陈氏说:“相信稷义能把家业发扬光大的。”
陈氏笑着说:“是呀,他一定会的。”
注:(1)老外。(2)客家话: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