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朝廷轶事

“祖父所言甚是,端阳立马去办!”

韩端阳眼神一亮,连忙躬身向众人行礼,提着官袍就小跑向秘书省。

“这孩子啊,老夫发现怎么越来越有稚珪兄的影子呢?”

王介甫抚着胡须有些感叹的说道。

“哈哈哈,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吧,毕竟师朴和静远可一点都不随韩老爷子。”

吕晦叔仰头一阵大笑,调侃了一下韩师朴和远在天边的韩明。

韩师朴对于这位自家老丈人的弟弟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一阵哭笑不得。

“虽然老夫劝官家莫要太过担心前线事宜,但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让傅相公以枢密院的名义给前线去封‘询问’信,看看如今局势如何?是否还需要朝廷提供什么助力?”

“咱们这些年新政改革攒下的家底不少,虽然不能太过浪费,但也没必要如同以往那样抠抠搜搜。”

“粮草、军械这些缺什么就让存中(沈括)往前线发什么,不要让我们的将士流血又流泪,还挨饿!”

王珪现在借着韩章、富彦国、曾明仲、陈升之等一系列前人打下的国库基础,舒舒服服坐稳宰执之首的位置。

凡事都有韩明、王介甫、司马君实以及韩师朴这四人组决议,王珪、文宽夫和吕晦叔现在都处于半躺平的状态。

底下递上来的文书奏章,都是走枢密院和三司衙门之后,进入中书门下。

然后王老爷子他们三人组就是卡戳盖章,啥也不细看,突出一个在岗带薪摸鱼的状态。

按照王珪三人估计,等北伐结束,韩明还朝,他们这几个老家伙就要腾地方给韩某人,致仕还乡了。

让对方携北伐大功真正坐稳宰执之首的位置,至于韩某人能做多久,这就不是他们考虑得了。

只要官家和韩某人想,估计老死在岗位上都有可能。

毕竟师徒情深在哲宗小皇帝和韩明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的羡慕嫉妒恨。

“王相现在是手有余粮,心里不慌,这么大气十足的话放在二十几年前,可是都张不了嘴。”

小主,

文宽夫老爷子也心情尚好,主动调侃了一句。

“哈哈,这不是有着前人留下的底子吗?!”

“老夫现在也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境啊!”

王珪心胸豁达,如此调侃根本无所谓。

不过他说的话却让众宰执都微微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