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结篇第五(三)

岐伯也笑着说:“哈哈,黄帝啊,你太客气了。能为你解惑,也是我的荣幸啊!来,咱们干一杯!”

两人举杯相庆,气氛十分融洽。

黄帝又问了岐伯一个深奥的问题:“岐伯啊,我听说人体里有足三阳和手三阳这些神奇的经络,它们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能不能给我讲讲?”

岐伯一听,眼睛一亮,心想:嘿,这黄帝今天算是问对人了!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经络大讲堂:“黄帝啊,你可问对人啦!这足三阳和手三阳啊,那可是咱们中医里的重头戏!来,咱们先从足太阳膀胱经说起。”

“足太阳膀胱经啊,它的根在于至阴穴。这至阴穴啊,就在咱们小脚趾的外侧,趾甲根角旁边那么一点点。你别看它小,它可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能清热散风、通利下焦,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这些毛病。然后啊,这经络就溜到了京骨穴,京骨穴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它能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项强、腰痛这些。接着呢,就注到了昆仑穴,昆仑穴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它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这些。然后啊,它就一路向上,进入了咱们的天柱穴和飞扬穴。天柱穴在颈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主治头痛、项强、鼻塞这些。飞扬穴呢,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它能清热安神、舒筋活络,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这些。”

黄帝一听,眼睛都亮了:“哇,原来至阴穴这么神奇啊!那接下来呢?”

岐伯笑了笑:“别急,咱们接着说。接下来啊,就是足少阳胆经了。它的根在于窍阴穴,这窍阴穴在咱们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它是足少阳胆经的井穴,能清热解郁、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这些。然后啊,这经络就溜到了丘墟穴,丘墟穴在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它能疏肝利胆、消肿止痛,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这些。接着呢,就注到了阳辅穴,阳辅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它能清热疏肝、疏经活络,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胸胁胀痛这些。然后啊,它就一路向上,不过这里有个小插曲啊,《医部全录》说它入的是天冲穴,但咱们现代一般认为是光明穴更准确。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它能清肝明目、舒筋活络,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这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足少阳胆经也这么有意思啊!那足阳明胃经呢?”

岐伯继续讲:“足阳明胃经啊,它的根在于厉兑穴。这厉兑穴在咱们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能清热和胃、通经活络,主治齿痛、口歪、咽喉肿痛这些。然后啊,这经络就溜到了冲阳穴,冲阳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能清胃泻火、通经活络,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歪斜这些。接着呢,就注到了下陵穴,不过咱们现代一般称之为足三里穴更准确哦!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它可是个万能穴啊,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这些,还能增强免疫力呢!然后啊,它就一路向上,进入了咱们的人迎穴和丰隆穴。人迎穴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它能利咽散结、疏调气血,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这些。丰隆穴呢,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它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