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油茶基地立项

在王云山看来,现在提前启动油茶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和激活相关产业发展,为来阳经济繁荣产生积聚效应。

王国成听了侄儿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听起来不错,待会儿我就跟大哥商量一下。将茶油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生产,打造品牌,又能带动村里致富。”

想想村里,真的是太穷了,去年才通电,村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何时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次日一早,朱总一行在乡政府班子成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车河村。本来,乡里只有两台汽车,王国卿又从仁义区里借了两台车。车队穿行在乡间路上,格外醒目。

车窗外,稻田碧绿,微风拂过,稻香四溢。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

一路上,村民们驻足观看,好奇地打量。

车队抵达车河村,村支书王云华带着村委班子已在村口等候。

孩子们好奇地追逐着汽车,路边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欢笑声此起彼伏。

昨晚,王国卿派张新飞和王国成连夜驱车赶往车河村,通知王云华准备迎接客商检查。三人连夜制定方案,忙了一个通宵,完成了迎接客商流程。

众人步行来到车河村后山,一望无际都是绿油油的茶山,蔚为壮观。

王云华在前面引路,介绍道:“我们村目前有两千多亩油茶山,分配到户,家家都有,多的一户有百余亩,小的一户也有几十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支书,你们是祖祖辈辈都有种植油茶吗?”朱总被这一望无际的油茶山震惊。

“我们这油茶山是祖辈传下来的,山上产的茶油不但能满足家里的食用,还可以挑到墟市上去卖钱。年前年后,村里很多妇女会挑着油鼓去城里售卖。”

王云华领着众人,爬上了村后的最高山后边岭,放眼望去,整个村庄一览无余。春陵河对面的村庄属于新宁地界,若隐若现。

眼前一派大好风光,让朱总一行也心旷神怡,兴致盎然。

“农户油茶每年产量如何?”

这个问题王云华不知如何作答,看了一眼王国卿。

对于王云华的意思,王国卿自然明白,开口回应道:“朱总,每棵树产量估计在20到30斤左右,每亩地产量约有近千斤。油茶在9月底到10月份开花,10月中旬成熟。寒露后开始采摘。”

王云华点头附和:“摘茶籽的时候都是全家动员,还会请来亲戚朋友甚至请帮工。摘茶籽期间,天刚发亮就上山了,到夜黑才收工,一天要多次往返,空着的箩筐去,一挑挑油光发亮的茶果挑回来。茶山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王国卿被王支书的话感染,有些动情的说道:“我每年也会回来,帮老人家收茶籽。斜挎着背篓往山上爬,一棵树一棵树地采摘。有时会遇到一些很高的树,我就会攀树上去,像猴子一样。背篓装满后下山,将茶果倒入箩筐中,然后上山继续采摘。如此反复,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机器。箩筐装满后,再挑着一担担茶果回家。”

“王乡长,看不出,你还是一个干活的能手啊。”朱总很是佩服的笑道。

“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这是我分内之事,收摘油茶是一件特别苦和累事,一天的采撷、扳枝、爬树、挑担下来,个个都是腰酸腿痛。”王国卿淡淡一笑,想起以前的日子,有些感慨,那如同电影般在脑海里回放。

跟在身后的乡政府班子成员们也是会心一笑。

朱总笑着点点头,继续往前走:“王乡长,这摘完茶籽后,接下来是什么工序?”

王国卿抬步跟上:“朱总,油茶的收摘茶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使茶籽变成茶油,还有很多事做,其中最主要的有沤制、翻晒、分拣、烘焙、榨汁。沤制是为了让一些特别坚硬的外壳得到软化,方便翻晒时开裂;分拣虽然不是很费劲,但花费的时间特多,茶产量多的人家,甚至要一个月;还有烘焙,也是一件技术活,茶籽中的水分不若烘去,茶饼就会冒渣,茶籽因火候过旺或过长烤成黄色,榨出的油不但有焦糊味还会影响产量。”

朱总饶有兴趣,边听边看,时不时地停下歇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