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官渡风云:雄主的兴衰之路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纲常崩坏,四方豪杰并起,皆欲于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中原大地遂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的混战之中。在众多英雄豪杰里,袁绍与曹操,犹如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实力与非凡的抱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逐鹿天下的两大热门势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皆牵动着整个天下的局势走向。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拥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与广泛的人脉资源。其凭借着家族的威望与自身的才能,先后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广袤的土地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与物力。一时间,麾下兵多将广,粮草堆积如山,可谓是声势浩大,威震四方。其帐下谋士如云,诸如沮授、田丰、郭图等,皆智谋超群,有经天纬地之才;猛将如雨,张合、高览、韩猛等,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如此雄厚的实力与人才储备,本应使袁绍成为最有希望问鼎天下之人,成就一番帝王霸业。

然而,袁绍虽有雄图大略之心,却为人外宽内忌,缺乏容人之量与用人之明。尽管麾下谋士众多,却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常常因猜忌与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

彼时,刘备因兵败暂居袁绍麾下,后因事离去且未归,袁绍自觉颜面受损,盛怒之下,欲发兵讨伐刘备。谋士郭图见状,急忙进言劝阻:“刘备如今势单力薄,不足为惧,曹操才是主公的心腹大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日益壮大,若不早日除之,必成大患。江东孙策威震三江,兵强马壮,主公可派人联络孙策,与其结为同盟,共击曹操。” 袁绍听后,觉得郭图之言颇为有理,遂依言修书一封,遣使者送往江东。可命运弄人,使者见过孙策不久,孙策竟突染重病身亡。张昭、周瑜等一众忠臣良将,辅佐孙策之弟孙权继承江东大业。曹操闻得此讯,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拉拢孙权、制衡袁绍的绝佳时机,当机立断,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意在向孙权示好,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以共同对抗袁绍这一强大的对手。

袁绍见曹操又与孙权结纳,心中怒不可遏,自觉曹操此举是对自己的公然挑衅。于是,他不再犹豫,尽起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各处人马,七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许都进发。只见行军途中,旌旗蔽日,刀剑如林,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其军威之盛,令人胆寒。

袁绍大军压境,其谋士沮授深谋远虑,向袁绍进谏道:“主公,我军虽人数众多,但论勇猛,实不及曹军。曹军常年征战,兵精将勇,训练有素;而曹军虽兵强马壮,然其粮草储备却不如我军。曹军缺粮,此乃其致命弱点,利于速战速决;我军粮草丰足,正宜采用缓守之策。若能与曹军持久对峙,曹军必因粮草耗尽而陷入绝境,不战自败。” 沮授之言,可谓是切中要害,为破曹之良策。然而,袁绍刚愎自用,自恃兵多将广,根本听不进沮授的良言,反而大发雷霆,认为沮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竟下令将沮授锁禁军中。这一错误决策,无疑为日后的兵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成为了袁绍走向失败的关键转折点。

消息传至许都,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一定优势,然以实力相较,此时袁绍之兵力堪称天下无双,其势力之强大,犹如一座巍峨的大山,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郭嘉曾深入剖析曹操与袁绍之实力对比,提出了着名的 “十胜”“十败” 之说。曹操外简内明,任人唯贤,能够广纳天下英才,使其各尽其能;袁绍则外宽内忌,任人唯亲,致使许多有才能之士无法施展抱负。曹操当机立断,善于把握战机,决策果断;袁绍却多谋少断,常常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曹操遇事分明,能明辨是非曲直,赏罚公正;袁绍好听谗言,易被小人蒙蔽,导致决策失误。曹操法纪严明,军队纪律井然,令行禁止;袁绍是非混淆,内部管理混乱,军心离散。曹操用兵如神,深谙兵法之道,能以少胜多,创造奇迹;袁绍则好虚张声势,徒有其表,实则不懂兵法精髓,指挥作战能力有限。谋士荀攸亦认为,袁绍兵虽多却不足畏,因曹军皆精锐之士,久经沙场,以一当十,士气高昂。只是曹军粮草不足,此乃燃眉之急,利在速战速决,尽快与袁绍决出胜负。曹操综合众议,深思熟虑后,整顿七万兵马,毅然起兵迎敌。双方大军遂于官渡对峙,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两军对垒,场面壮观而又紧张。袁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身着锦袍玉带,端坐在营帐之中,威风凛凛,尽显霸主风范。帐下张合、高览、韩猛等战将,个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阵容严整,仿佛不可战胜。曹操则率许褚、张辽、徐晃等将领出马,直面袁绍,质问其为何兴兵反叛。袁绍闻言,怒目圆睁,厉声喝道:“你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罪恶甚于王莽、董卓!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妄图篡汉自立,我等忠义之士,岂能坐视不管!” 曹操凛然回应:“我今奉圣旨前来讨伐你!我曹某一心匡扶汉室,扫除奸佞,你却在河北拥兵自重,心怀不轨,分明是你欲行谋反之事!” 袁绍亦高声道:“我奉皇上衣带诏来讨贼!休要在此巧言令色!” 言罢,曹操深知今日之战难以避免,遂派张辽、许褚出马,袁绍手下张合、高览亦拍马迎战。一时间,马蹄扬尘,喊杀震天,双方将士如猛虎般冲向对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但袁绍毕竟人多势众,在混战中,阵上万箭齐发,曹军难以抵挡这如蝗般的箭雨,顿时死伤惨重,大败而回,遂退至官渡坚守不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军见曹军坚守,便想出各种攻城之策。他们筑土山,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试图压制曹军;又挖地道,企图从地下突袭曹营。然曹操亦非等闲之辈,他智谋过人,指挥若定,曹军将士团结一心,皆能识破袁军的计谋,并成功将其一一破去。曹军坚守月余,然粮草渐告枯竭,曹操心急如焚,深知若再无粮草接济,大军必将不战自溃。于是,他急忙派人回许昌,令荀彧火速筹集粮草。使者行至半途,未出三十里,便被袁军巡逻部队擒获,押解至许攸处。许攸得此消息,以为天赐良机,心中大喜,忙向袁绍进言:“主公,曹操粮草已尽,此时若发兵攻打,必可大破曹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主公速下决断!” 岂料袁绍生性多疑,因许攸乃曹操故交,竟疑其与曹操暗中勾结,设下诱敌之计,不仅不听许攸之言,反而将其大骂逐出,言称其为叛徒,欲将其治罪。

许攸见袁绍如此不信任自己,心中愤懑不已,深感自己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遂暗中下定决心,投奔曹操。曹操闻许攸前来,欣喜若狂,他深知许攸之才,若能得他相助,犹如久旱逢甘霖。于是,曹操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光着脚便出帐迎接。许攸见曹操如此礼贤下士,心中亦有所感,对曹操的敬意油然而生。许攸问道:“曹公营中尚有多少军粮?” 曹操先是回答可支撑一年,许攸微微一笑:“恐未必如此。曹公不必欺瞒于我,我已略知一二。” 曹操又改口称有半年之粮,许攸拂袖而起:“我以诚相待,公却如此欺瞒,实在令我失望!我本以为曹公乃真英雄,岂料亦是如此虚伪之人!” 曹操赶忙挽留,称军中粮草仅够三个月。许攸大笑:“世人皆言曹孟德乃奸雄,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曹操亦笑道:“岂不闻兵不厌诈?在这乱世之中,若不如此,又怎能生存?” 说罢,曹操凑近许攸耳边,低声道:“实不相瞒,军中只有本月之粮了。此乃我军机密,攸兄切勿外传。” 许攸却大声说道:“休要瞒我,粮草已然耗尽!我虽久居袁绍帐下,但对曹军之事亦有所耳闻,且今日使者被擒,我已尽知详情。” 曹操大惊失色,忙问许攸如何知晓,又有何应对之策。

许攸缓缓道:“袁绍之粮草辎重,皆囤积于乌巢,由淳于琼把守。此人嗜酒如命,每日沉醉于酒乡之中,防备松懈,毫无警惕之心。公可派人假扮袁兵,前去护粮,趁机纵火焚烧粮草。乌巢乃袁绍大军之命脉所在,一旦粮草被焚,袁军必乱。如此一来,袁军不出三日,必定自乱阵脚,届时曹公便可乘胜追击,大破袁绍。” 曹操闻言大喜,深觉此计甚妙,不禁对许攸的智谋赞叹不已。

次日,曹操精心部署,调兵遣将。令荀攸、曹洪等人坚守大寨,务必守住营寨,不得有失;夏侯惇、曹仁则各率一支人马埋伏于左右,以防袁军突袭,同时可在关键时刻出击,配合主力作战。曹操亲自率领张辽、许褚、徐晃、于禁等将领,率五千精兵,皆打着袁军旗号,军士们背负薪柴等引火之物,趁着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悄然向乌巢进发。此时,被袁绍囚禁在营中的沮授,虽身处困境,身心遭受折磨,但仍心系战局。他夜观天象,见北方星象有异,又结合近日曹军的种种动态,推测曹军极有可能前往乌巢烧粮。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连夜求见袁绍,苦劝袁绍速派重兵前往乌巢防守,言辞恳切,声泪俱下。然袁绍对沮授之言置若罔闻,认为沮授是在妖言惑众,扰乱军心,反而怒责沮授,将其再次囚禁,使其无法再向他人进言。

曹操大军一路疾行,因伪装巧妙,竟未遇丝毫阻碍,顺利抵达乌巢。曹军依计行事,迅速展开行动,四处纵火。淳于琼当晚沉醉不醒,正做着美梦,浑然不知危险将至。待曹军杀至,方从梦中惊醒,此时的他,头晕目眩,酒意未消,哪里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见曹军如潮水般涌入,淳于琼糊里糊涂便做了俘虏。刹那间,乌巢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袁绍大军的粮草瞬间化为灰烬。

袁绍在大营中望见北方火光冲天,心知乌巢有失,顿时慌乱不已。他深知粮草对于大军的重要性,一旦粮草被焚,军心必乱。慌乱之中,他急命张合、高览领兵五千攻打曹军大寨,企图围魏救赵,迫使曹操回援;又令蒋奇领兵一万,火速率军前往乌巢救援,期望能挽回败局。蒋奇率军匆忙赶路,心中焦急万分,却不料中了曹军埋伏。张辽率部杀出,如神兵天降,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所率部队亦全军覆没。张合、高览领兵攻打曹营,刚一入营,两边伏兵齐出,喊杀声震耳欲聋。袁军顿时陷入混乱,不知所措,大败而归。袁绍不明就里,见张合、高览二人兵败而归,以为他们不肯尽力,心生猜忌,欲将他们治罪。张合、高览满心冤屈,他们为袁绍拼死作战,却换来如此下场,又恐被袁绍加害,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曹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军失去粮草,军心大乱,人人自危。士兵们得知粮草被焚,皆无心再战,士气低落至极点。当夜,曹操抓住战机,分兵三路前往劫寨。曹军如虎狼之师,气势汹汹地杀向袁军营地。袁军毫无斗志,面对曹军的攻击,被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损失大半。曹操又心生一计,散布谣言,称袁绍已被曹军击败,冀州已被攻陷,诸将皆有降曹之意。袁绍听闻谣言,心中慌乱,遂调动兵马,试图稳定局势。曹操则乘乱冲杀,袁军此时已全无还手之力,士兵们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袁绍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八百骑兵,仓皇渡河逃命。

袁绍逃回冀州后,心中不甘失败,仍妄图东山再起。他重新整顿兵马,召集残部。他的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别从青州、幽州、并州率部前来相助。袁绍再度聚集起二三十万大军,欲与曹操决一死战。两军在黄河边摆开阵势。曹操这边,左军排列:一队夏侯惇,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军则是:一队曹洪,二队张合,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中军由许褚担任先锋。十队人马先去埋伏妥当,只等袁绍上钩。至半夜,许褚依计假装劫寨,袁绍全军出击。许褚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黄河边上。此时,曹军已无退路。曹操见状,振臂高呼:“前已无去路,诸军唯有拼死一战!今日之战,关乎生死存亡,若能战胜袁绍,天下可定!” 许褚闻令,热血沸腾,掉转马头,飞马当先,如虎入羊群,手中大刀挥舞如风,连斩数将。曹军士兵受其鼓舞,亦奋勇争先,个个以一当十,毫不畏惧。袁军本就心虚,见曹军如此勇猛,顿时大乱,纷纷后退。就在此时,曹军左右伏兵齐出,喊杀声震耳欲聋。袁绍惊恐万分,心胆俱裂,在三子一甥的拼死护卫下,才勉强杀出重围。此役过后,袁绍兵马死伤殆尽,他抱住三子,悲痛欲绝,不觉昏倒在地。众人急忙施救,袁绍悠悠醒转,却已是口吐鲜血不止,仰天长叹:“我历经大战数十次,从未想过今日竟如此狼狈!此乃天要亡我……”

袁绍率残部退回冀州,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便因忧愤过度,郁郁而终,吐血而死。他死后,三个儿子为争夺权力,自相残杀,曹操趁机出兵,将其一并剿灭。至此,曾经盛极一时的袁绍势力彻底覆灭,曹操则进一步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坚实基础,在这乱世之中,向着霸主之位又迈进了一大步,天下局势亦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历史的车轮在官渡之战的硝烟中,缓缓驶向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