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曹操多疑黄盖有诈

小主,

众将听了曹操这一番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分析,纷纷点头称是,脸上的担忧之色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丞相智谋的钦佩与信服。他们齐声赞道:“丞相高见!我等远不及丞相之深谋远虑,有丞相在,何愁东吴不破!” 一时间,江边又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众人皆沉浸在曹操所描绘的胜利蓝图之中,浑然不觉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而那东南风,也正在命运的拐角处悄然酝酿。

与此同时,在长江南岸的一处高坡之上,周瑜身着银甲,外披白色披风,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锐利的目光紧紧地锁定着江北曹军的水寨,不放过任何一丝动静。江风凛冽,吹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发丝也在风中肆意飞舞,但周瑜浑然不觉,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敌军的观察之中。

忽然,天空中风云突变,原本还算平静的江面瞬间狂风大作。一阵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其势犹如万马奔腾,锐不可当。狂风猛地刮向岸边那高耸的大旗,旗杆在狂风的肆虐下剧烈摇晃,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下一刻就会被折断。那宽大的旗面被狂风紧紧扯住,在空中肆意舞动,旗角如同一条灵动的毒蛇,随风飘动,直直地朝着周瑜的方向扑来,恰好从周瑜的脸上狠狠地拂过。

周瑜顿感一股刺骨的凉意袭来,那凉意仿佛瞬间穿透了他的肌肤,直抵内心深处。就在这一瞬间,周瑜的心中猛然想起一件至关重要却被他疏忽已久的事情,刹那间,他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绝望。他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江北的曹军水寨,嘴唇颤抖着,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叫一声:“不好!” 这声呼喊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声音在狂风中显得格外凄厉。

随即,周瑜只觉得喉咙一甜,一口鲜血猛地从口中喷射而出,那鲜红的血迹在洁白的披风上显得格外刺眼。他的身体晃了几晃,双腿一软,整个人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向后倒去,瞬间昏厥过去,不省人事。

周围的众将们目睹这一幕,顿时大惊失色,脸上写满了惊恐与担忧。他们急忙冲上前去,七手八脚地扶住周瑜摇摇欲坠的身体,口中呼喊着:“都督!都督!” 然而,周瑜却毫无反应,双眼紧闭,面色苍白如死灰。众将们心急如焚,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派人四处去寻找名医,全力调治周瑜的病情。一时间,整个南岸的军营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紧张之中,士兵们的脸上都带着焦虑与不安,他们深知周瑜对于东吴的重要性,此刻都督一病不起,让众人的心中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江东营帐内,周瑜面色苍白地卧病在床,气息微弱,往昔那意气风发的神态已消失不见,只剩满脸的憔悴与忧虑。鲁肃在一旁焦急地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忧闷不已,满心焦虑如同潮水般翻涌。这东吴的大业如今正值关键之际,周瑜却一病不起,这让鲁肃感到如芒在背,压力如山。他深知周瑜对于东吴的重要性,就如同那中流砥柱一般,若周瑜有个三长两短,这抗曹大业恐怕要付之东流。在这重重忧虑的驱使下,鲁肃来不及过多思索,便匆匆忙忙地前来拜见诸葛亮。

诸葛亮此时正在自己的居所之中,手捧兵书,静静地研读着。忽然听闻鲁肃求见,便知其来意。待鲁肃入内,诸葛亮抬眼望去,只见鲁肃神色慌张,眼神游离不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脚步虚浮且急促。诸葛亮心中已知大概,他微微摇头,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与无奈,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公瑾之病,亮亦能医。”

鲁肃一听,顿时眼睛一亮,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瞬间恢复了神采,犹如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一个箭步冲到诸葛亮面前,双手紧紧抓住诸葛亮的衣袖,声音颤抖地说道:“孔明先生,若真能救得公瑾,东吴上下皆会对先生感恩戴德!事不宜迟,还望先生速速同我前去为都督看病!” 言辞之间满是恳切与焦急。

诸葛亮见鲁肃如此模样,也不好再多做推辞,便微微点头,放下手中的兵书,整理了一下衣袖,跟随鲁肃快步向周瑜的营帐走去。一路上,鲁肃的脚步急切匆忙,几乎是一路小跑,而诸葛亮则神色从容,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地跟在后面,与鲁肃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周瑜的营帐。诸葛亮径直走到周瑜的床榻前,目光落在周瑜那毫无血色的面庞上,仔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轻声问道:“都督近日身体可有不适之处?饮食、睡眠如何?” 周瑜身旁的侍从连忙将周瑜近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诸葛亮。诸葛亮听后,微微点头,要来纸笔,随后屏退左右侍从,整个营帐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诸葛亮和周瑜、鲁肃三人。

诸葛亮手持毛笔,蘸了蘸墨汁,在纸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不多时便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罢,诸葛亮将纸条轻轻递给周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轻声说道:“都督,这便是您的病源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瑜接过纸条,双手微微颤抖,定睛一看那纸上的字迹,顿时大惊失色,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疑惑。他连忙问道:“既知病源,可有药治?” 话语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期待,声音也比之前有了些许力气。

诸葛亮神色从容地站在一旁,双手背负身后,微微仰头,眼神深邃地望向营帐的顶部,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都督若要东南风,可在南屏山筑一座七星坛。亮愿在台上作法,借来东南风,助都督用兵,如何?” 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周瑜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脸上的病容似乎也一下子好了大半,精神为之一振。当即大喜道:“若真能借来东风,瑜感激不尽!先生真乃神人也!” 说罢,周瑜激动地看向诸葛亮,眼神中满是感激与敬佩,仿佛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他最后的希望。

江东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周瑜面色苍白如纸,却强撑着病体,身姿依旧挺拔地站在营帐中央。他身着银色战甲,外披黑色披风,那原本英气逼人的脸庞此刻虽带着病容,但双眸之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的寒星。

周瑜缓缓扫视了一圈帐下众将,神色威严地大声吩咐道:“众将听令!如今万事俱备,只等东南风起,那便是我军大破曹军之时,届时便可全力出兵,不得有丝毫懈怠!违令者,军法处置!”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洪钟般在营帐内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每一个字都如同一记重锤,敲打在众将的心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此次决战的重要性与严肃性。

众将听闻周瑜此言,纷纷挺直腰杆,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声音整齐划一,响彻营帐,充满了斗志与决心。他们个个眼神坚定,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前方召唤。有的将领紧紧握住腰间的佩剑,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有的将领微微握拳,手臂上的青筋暴起,跃跃欲试的神情溢于言表,都在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好将曹军杀个片甲不留。

随后,周瑜又迅速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孙权处,使者带着周瑜的亲笔书信,一路上风驰电掣,马不停蹄。信中周瑜向孙权详细禀报了当前的战局以及即将展开的火攻计划,言辞恳切地恳请孙权速速派兵前来接应,以确保此战能够大获全胜,一举奠定东吴在江东的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在江边的港湾处,黄盖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二十只坚固的战船整齐地排列在岸边,船上满载着浇了鱼油的干柴、枯草等易燃之物,这些易燃物被精心地堆放和掩盖,只等东风一起,便可立即向曹军水寨发起致命一击。黄盖站在船头,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坚毅地凝视着江北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绝与必胜的信念。尽管寒风凛冽,吹得他的须发随风飘动,但他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这二十只火船化作复仇的火焰,烧毁曹军的战船,为东吴立下不世之功。

江面上波涛汹涌,寒风呼啸,似乎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紧张地喘息着。整个东吴军队都陷入了一种高度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状态之中,众将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只等那关键一刻 —— 东南风的到来。他们仿佛是一群即将出鞘的利剑,只待东风吹响号角,便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曹军,在这长江之上掀起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风暴,改写三国的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