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倒霉的项子煜

谁能想到世事无常呢?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项子煜这位小小的官员,虽然贪婪成性,但也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他的母亲离世了。

这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人猝不及防。而更糟糕的是,他母亲竟然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离开了人世!

此时的项子煜可不是在现在的崇祯皇帝在位,其他皇帝没有崇祯皇帝那般有魄力,可以轻易地改变沿袭了千年之久的规矩。想当初,朱大典和马士英这两位三四品的大员在丁忧期间,都被崇祯皇帝果断地夺情启用。

还差几天就丁忧完也不行,直接派锦衣卫堵门。

不仅如此,后来甚至还明确规定,官员只能请假三个月,并且此后的三年守孝时间也要在任职期间完成,否则便会被视为不忠不孝之人。

然而,项子煜那时候所处的时代却不同了,他仍然需要谨遵明太祖所订立的大明律法。按照这条法律,如果父母双亲不幸去世,那么官员无论正在从事多么重要紧急的工作,即便是在前线亲自督战,也必须卸下职务,返回老家丁忧守制整整三年。

项子煜满心无奈地踏上了归乡之路,回到了位于徽州的老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忧守制生活。这三年里,他简直如坐针毡、百爪挠心。尽管远在京城的钱庄依然会定期给他寄来份子钱,但情况却变得愈发糟糕起来。

负责代理他钱庄生意的那位晋商,行为举止越发不老实。每个月都会寄来书信,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经营亏损,而与此同时,寄给他的份子钱也是逐月减少。

待到大明皇家银行正式宣告成立之后,那个可恶至极的晋商居然胆大包天地将属于他的钱庄拿去入股了皇家银行!眨眼之间,原本被他随意拿捏的晋商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家银行尊贵的股东之一。而此时的项子煜呢?作为一名已然致仕还乡的乡绅,面对如此局面,除了干瞪眼看着之外,根本毫无办法可想。毕竟,他哪有胆量敢去向皇家银行讨要回属于自己的钱庄呀!

就这样,在经历了漫长而难熬的三年时光后,终于熬到头的项子煜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兴冲冲地赶回京城。他心中暗自思忖:“我胡汉三又回来啦!”一抵达京城,他便马不停蹄地向吏部递交了一份要求复职的报告,满心期待着重返官场,一展昔日的风采。

如果一切顺利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人们常说“人走茶凉”,而如今已过去整整三年时间。吏部的那些官员们竟然搬出了崇祯皇帝最新颁布的规定,宣称当今圣上已经下令不再允许官员守制三年,如果有哪位官员一意孤行非要坚持守制三年,那么等他们回来后必须得重新参加吏部组织的后备官员考试,只有成功通过考试的人才能够被选拔为官。

然而,项子煜压根儿不相信自己离开这短短三年时光,大明王朝的官场风气就会变得清正廉洁、毫无瑕疵。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一大笔银元狠狠地砸了出去。要知道,在回老家之前,他可是特意将家里所有的银元宝都兑换成了便于携带和使用的银元呢!

果不其然,这一大堆银元一出手,所产生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啊!昔日那些对他冷眼相待甚至避之不及的同窗好友们瞬间又变回了亲密无间的好同窗;曾经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座师此刻也再次成为和蔼可亲的座师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吏部的一位与他同一年进入仕途的官员悄悄向他透露消息,并好心提醒道:“老弟呀,你可得赶紧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下崇祯新学哦!到时候我想办法给你安排一次插班考试。只要能拿到结业证书,用不了多久你就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啦,而且我敢保证绝对会给你安排一个油水丰厚的美差哟!”

就这样,京城这边的局势算是被他成功搞定了。可谁曾料到,就在他满心欢喜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家乡那边却突然传来了坏消息——居然出了意想不到的乱子!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谁也没有想到,远在家乡的县太爷竟然向朝廷递上了一道奏折,矛头直指项子煜。据奏折所言,当项子煜在老家服丧守制期间,严重违背了天理纲常。此人生活极度奢靡放纵,全然不顾守孝之责,整日与同族子弟们饮酒寻欢、肆意享乐。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居然背着众人,偷偷摸摸地迎娶了两位姨太太进门!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据悉,项子煜还公然欺压当地的商人。有一批价值高达两千块银元的珍稀木材,被他以强买强卖的手段仅用区区五百块银元就强行收入囊中。那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商人,心中愤恨难平,毅然决然地前往府衙鸣冤告状。而他老家所在的知府大人听闻此事后,亦是义愤填膺,当即决定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弹劾项子煜。

虽说当今圣上对于三年守制这种形式上的虚礼并不十分看重,但最基本的孝道伦理总归是不可丢弃的。项子煜当初口口声声表示要为双亲守孝整整三年,那么他理应当老老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诺言,谨守孝道,绝不应有任何违制之举。可如今看来,他却是这般言行不一、虚伪做作之人,表面上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背地里却尽干些偷鸡摸狗、男盗女娼之事。像这样道德败坏、毫无廉耻之心的家伙,又怎能继续担当官职,为民造福呢?

至于项子煜为何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遭受到来自家乡父母官接二连三的背后捅刀呢?

这归根结底啊,还得怪罪于他自身行事不够厚道所致。想当初,他在家乡的时候就凭借着一些小聪明和手段,获得了不少好处,但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