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本来经过多年来的蛰伏,吐谷浑就已经积累了很强的实力,但是地盘太小了,再猥琐发育下去,经济要崩溃了,这迫使他们必须向外发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更多的草原和田地,向外只有两条路,或者像父辈一样和刘宋交好攻击鲜卑,或者联合鲜卑攻打刘宋,慕容拾寅经过认真思考,在北魏使者的劝说下,决定做一次大侠,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劣势的鲜卑人对付刘宋。其实这也很有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既然本身就和鲜卑是一回事,天生的有亲近感,而且呢,吐谷浑也明白,一旦刘宋取胜,他们也就没有机会左右逢源了,反而会变成被剿杀的目标,与其那样还不如主动出击,争取更大的机会。

就这样,慕容拾寅派自己的儿子,法定继承人易度侯为主帅,带领骑兵二十万,兵出金沙江,直扑四川的腹地,这一下子真的很致命,益州刺史杨勇只有不到三万的机动兵力,独木难支,一方面节节抗争,一方面赶忙求援,朝廷也不得不撤回了梁州刺史薛安都的军队,叫他回身联合杨勇反击吐谷浑,然而这样围困长安的就只剩下柳元景和垣护之的十万联军,不再占据优势,开始和高允为首的北魏部队进行对峙,这种对峙对攻守双方都是一种煎熬,于是朝野之中又开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柳元景无能的,也有说朝廷应该选择和平的,各种势力的代表把刘骏吵得一个头两个大,而主持朝政的刘义恭因为刘骏提出来的削藩二十四条而故意韬光养晦一言不发,显然是要给刘骏难堪,把刘骏恨得牙根痒痒的,更加坚定了削藩的决心,一定要把地方的权力夺回来,交给皇帝亲信,这才能生杀予夺。

经过几天的争吵,最后还是范晔会同何尚之等人力排众议,坚决支持把战争继续下去,这才给了皇帝以足够的支持。范晔的哥哥范晏当时已经是侍中了,副丞相的位子,主动请缨到四川协助抵抗吐谷浑的大军,刘骏很是感动,立刻任命范晏为侍中、骠骑将军兼益州总督,总领益州梁州军事,把薛安都和杨勇统一调度在范晏的麾下,范晏本身就是个资深的官员,在四川多年,熟悉当地的情况,又是一个空降干部,仅仅是为了作战临时派遣的,这样不会触动地方大员的利益,不会被薛安都等人抵制,可以说是最恰当的人选,而陕西前线上依旧是柳元景做主将,增加了氐族人杨文德的三万氐人士兵作为补充,鼓励他继续对陕西作战。

按下柳元景那一头,单说范晏,范晏本是一个文官,对于打仗这件事情并不在行,所以虽然答应了外出赴任,心里并没有底,就下朝之后,去找弟弟范晔商量。

到了府门口,门房认识是三老爷(范晏是范晔三哥)来了,赶忙进去通报,本来说自己兄弟不应该这么麻烦,直接进去就好了,但是古代讲究个尊卑礼节,范晏是嫡子,范晔是庶子,不论爬到多高的地位,在家族中都要比哥哥地位低很多,所以范晔自然是开中门悬灯结彩迎接,自己亲自来到门口,深深鞠躬,“小弟不才,应该拜访兄长的,竟然劳烦兄长亲自来此,小弟的罪过,请兄长原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兄弟的关系一直是不错的,所以范晏也就没有什么兄长的架子,哈哈大笑说着不要客气的话,和兄弟手拉手进去谈天。这一切都是光天化日进行的,所有明眼人都看得见,但是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法高于国法,人家亲兄弟之间见面,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凡是试图找麻烦的都会被整个社会的宗法体系碾压致死,就算是皇帝也不行的。

两个人来到内堂,一看里边还有一个客人,正是范晏的好友王俭,现在也是尚书令了,刘义季的心腹智囊,范晏想到刘义季最近病危的消息,自己也曾经去探视,确实时间不多了,那么王俭的出现也就是理所应当了,非常时期,自家人抱团对外实属应该。

三个人分宾主落座,范晏坐在上首,王俭客座,范晔陪着一起喝茶说话,大家都是好友至交,也就不客套,范晏直接说出来意,“愚兄虽然在蜀中做过很久,熟悉民情,但是此行是打仗不是安民,这打仗的事情如何处理,还请兄弟教我。”

范晔不敢卖关子,也是直截了当地说,“兄在蜀中多年,这人脉自不必说了,所虑者就是薛安都不听调遣吧,这个请兄长放心,只要兄长安排黄豫做中领军参军,薛安都自然会听命的。”

“哦?”范晏惊讶,“此话怎讲?”

“薛安都虽然是北人,却也是我大宋子民,其人私心虽然很重,但是也很公道,只要你给他独立的空间,叫他立功,他就不会反水的,黄豫本来就是兄长辖下的县令出身,兄长调他也是理所当然,此人深通智略,是个大才,定会将兄长的事情处理妥当,另外此人和杨家侄儿的关系莫逆,又是多年合作,薛某人自然知道你和杨家侄儿的关系了,定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