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唇癌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831 字 18小时前

赵飞扬刚结束一场远程学术交流会议,正揉着有些疲惫的太阳穴,刘祖训就匆匆走进了办公室。他手里拿着一叠资料,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飞扬,你看这个!”刘祖训把资料往桌上一放,“挪威那边的一项关于莫氏显微外科手术的研究,在早期唇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上效果惊人!术后复发率特别低,患者生活质量还高。而且,他们发现这手术好像能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配合起来,简直是难治性、复发性唇癌患者的新希望!”

赵飞扬一下子来了精神,迅速拿起资料翻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眼睛越来越亮:“这太有研究价值了!不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我们之前在肾癌治疗里用过,像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用在唇癌上还得重新摸索。还有,针对癌细胞特定分子缺陷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唇癌患者有效果,这也是个全新的方向。”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深入研究这个课题。他们马上联系了团队里各个领域的专家,紧急召开会议。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紧张。

赵飞扬站在前方,指着投影上的资料说道:“各位,今天找大家来,是关于唇癌治疗的新方向。挪威的这项莫氏显微外科手术研究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要研究它在国内患者中的适用性,还要探索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口服小分子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外科专家林教授率先发言:“莫氏显微外科手术确实有独特优势,能在术中实时检查切缘,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但我们医院开展这类手术经验不多,需要先派医生去学习,引进相关设备和技术。而且,手术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的顺序、配合方式都得好好规划。”

免疫学专家张博士接着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唇癌治疗中的效果值得期待。不过,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差异很大,我们得建立完善的患者评估体系,筛选出最适合的患者。同时,联合治疗可能引发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得提前研究应对措施。”

遗传学专家王博士补充道:“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口服小分子药物是个精准治疗的好方向。我们要建立基因检测平台,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为药物选择提供依据。但这类药物研发难度大,我们可能需要和药企合作。”

刘祖训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说道:“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林教授负责安排医生去挪威学习莫氏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筹备设备引进;张博士带领团队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唇癌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应对;王博士这边搭建基因检测平台,和药企对接口服小分子药物的合作事宜。我和赵飞扬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我们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研究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林教授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安排他们前往挪威学习莫氏显微外科手术。在挪威的医院里,中国医生们认真学习手术技巧,观察手术全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李医生,你看这一步,他们对切缘的处理非常精细,这对降低复发率很关键。”带队的王医生一边看着手术,一边对身边的同事说道。

“是啊,回去我们得多练习,把这技术吃透。”李医生目不转睛地回答道。

与此同时,张博士带领的免疫学团队开始收集唇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患者数据库。他们对患者的免疫系统指标进行详细分析,筛选出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良好反应的患者。

“张博士,这个患者的免疫细胞活性比较高,说不定对帕博利珠单抗反应会不错。”助手小李指着一份检测报告说道。

“先记录下来,我们还得综合其他指标判断。免疫治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掉以轻心。”张博士说道。

王博士的遗传学团队则在紧张地搭建基因检测平台。他们和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优化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王博士,新的检测试剂到了,我们赶紧试试效果。”团队成员小刘说道。

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基因检测平台终于搭建完成。他们开始对唇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寻找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

在赵飞扬和刘祖训的努力下,医院和几家知名药企取得了联系,就口服小分子药物的合作展开洽谈。

“赵博士,我们公司对你们的研究很感兴趣。我们有一款正在研发的口服小分子药物,针对的就是唇癌常见的基因突变,希望能和你们合作开展临床试验。”药企代表说道。

“那太好了!我们医院有丰富的病例资源和专业的研究团队,相信我们能共同推进这款药物的研发。”赵飞扬高兴地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