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保证工匠改革的顺利推进,还要加大力度控制地方的局势。尤其是南方和北方,我们不能再让地方豪强有喘息之机。” 火线提拔
李景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殿下,属下已经安排了锦衣卫在南北两方的重点监控,并且加强了与地方官员的联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任何反对势力。”
“非常好。”朱高煴的声音低沉且冷静,
“但我觉得,光靠暴力和控制手段未必能消除士族的敌意,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改革对他们的长远利益是有利的。”
李景淮知道,朱高煴的想法不单纯是依靠武力压制,而是要从根本上让士族看到改革的红利,甚至让他们参与其中,成为改革的共同推动者。
于是,李景淮开始策划一场更大规模的政治运作,目的就是将一部分士族的力量引导到改革阵营中来。
他采取了一个较为温和却极具巧妙的策略,邀请了一些中等士族的代表,安排他们参与到新的工业项目和农田改革中。
这些士族的家族本身并不强大,资源有限,但他们拥有地方的管理权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殿下,我们已经邀请了几位中等士族的代表,组织他们参与到新的农业和工业项目中来。”李景淮在一次汇报中向朱高煴说道,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稳住他们的态度,同时给他们一定的利益诱惑,让他们意识到,与中央合作的好处远大于对抗。”
朱高煴点了点头,显然对李景淮的计划表示认可。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稳住中等士族,还能消除他们和地方豪强之间的联系。若他们参与改革,将来一定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逐渐形成对中央的支持。”
然而,这场较量的最重要一环,依然是如何让那些掌握大权的士族放下戒备。李景淮深知,只有当大工业化的成果逐渐显现,他们才能真正被说服。
与此同时,工部改革的影响开始蔓延,新的生产工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尤其是在粮食生产和军事装备领域,已经看到了初步的成果。
与此同时,地方豪强的反扑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北方边疆和南方的一些重镇。
李景淮不仅要应对这些豪强的反叛,还要确保工匠改革和新兴工业的推进不受阻碍。
局势愈加复杂,但他心中的目标依然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推动这场改革走向成功。
败则身死族灭!
胜则万古流芳!
在与各方势力博弈的过程中,李景淮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改革,更是一场关乎大明未来命运的较量。
他的每一步,决定着整个帝国的走向。
而最终的胜利,只有在权力的平衡与工业化的成果实现后,才能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