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自成归降

李自成微微冷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与愤懑:“以天下苍生为重?哼,朝堂之上,官员腐败成风,结党营私,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昔日张献忠归降,却落得个被杀的下场,让我如何能信朝廷?我李自成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重蹈覆辙,沦为朝廷刀下冤魂。”

榆翔赶忙解释,语气坚定:“闯王,您与张献忠不可相提并论。张献忠为人嗜杀成性,所到之处,百姓遭殃,天怒人怨。而闯王您出身驿卒,深知民间疾苦,自起义以来,均以百姓利益为先,‘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深得民心。朝廷也正是看到闯王您心系苍生,才诚意相邀,共抗清军。”

李自成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榆将军,你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朝廷的所作所为,实在让我难以信任。多年来,我等义军饱受朝廷围剿,死伤无数,这血海深仇,岂是一句‘共抗清军’就能轻易化解?”

李定国也上前一步,诚恳劝道:“闯王,仇恨固然难以忘却,但如今国难当头,清军的威胁迫在眉睫。若我们继续内耗,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唯有放下成见,携手合作,方能驱逐鞑虏,恢复汉室江山,成就一番大业。届时,闯王的功绩必将名垂青史,为后世所敬仰。”

李自成目光在榆翔和李定国身上来回游移,内心似在做着艰难的抉择。洞中气氛凝重,众人皆屏气凝神,等待着李自成的答复。不知李自成最终是否会被二人的言辞打动,改变心意?

李定国眉头紧皱,目光中满是纠结:“闯王,你起兵也是为黎民百姓,可这么多年我们和官兵厮杀,苦的还是百姓,百姓仍在水火之中。若你能顺应朝廷,一同抵御外敌,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李自成仰头大笑,笑声震得山洞内回声阵阵:“从轻发落?朝廷何时对我等起义军有过宽容?我李自成自起义以来,只为百姓谋生计,推翻这腐朽朝廷,岂会向朝廷低头!”

榆翔劝道:“闯王,您虽英勇,但如今四面楚歌,何苦再做困兽之斗?顺应时势,才是明智之举。”

李自成目光如炬,盯着榆翔:“时势?我看是你们看不清时势!朝廷腐败不堪,即便我李自成今日被抓,各地百姓也不会就此屈服,反抗之火只会越烧越旺!”

李定国心中一凛,抱拳道:“闯王,我敬佩您的气节,但皇命难违。还请您不要做无谓抵抗,”

李自成冷哼一声:“想抓我,那就凭本事来吧!我李自成纵横半生,从未怕过谁!”说罢,他身后的亲卫迅速拔刀,山洞内瞬间剑拔弩张,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

刘宗敏和李过听闻李自成与榆翔、李定国的对话,对视一眼后,刘宗敏率先抱拳劝道:“闯王,榆将军所言在理。咱兄弟起义,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清军如狼似虎,若不联合朝廷,恐怕这江山落入异族之手,那百姓就得先遭大难。咱不能眼睁睁看着生灵涂炭啊!”

李过也紧接着说道:“大哥,张献忠那等行径,的确与咱天差地别。咱一路走来,多少兄弟为了百姓的活路丢了性命。若能借此机会,与朝廷携手,把清军赶出去,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再说,这也是个壮大咱势力的契机,等赶走清军,再做打算也不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自成微微皱眉,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缓缓说道:“宗敏、李过,你们的心思我明白。可那朝廷,向来反复无常,我怎能轻易将兄弟们的性命和未来,交到他们手中?张献忠之事,便是前车之鉴。”

刘宗敏挠了挠头,急道:“闯王,此一时彼一时啊!如今形势危急,朝廷也知道咱不行。咱手上就这几十号人马”

李过也附和道:“大哥,朝廷腐朽不假,但朝堂若剿灭我们,就榆将军一声令下,我们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李自成沉默良久,目光望向山洞外,似在思索着什么。许久,他转过身来,神色凝重地说道:“榆将军、李将军,我李自成虽出身草莽,但也绝非不明事理之人。你们的诚意,我感受到了。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容我再思量一番。”

榆翔和李定国相视一笑,心中燃起希望。榆翔恭敬说道:“闯王深明大义,实乃天下苍生之福。还望闯王早日决断,时间紧迫,迟恐生变。”

待李自成提出要再思量一番后,山洞内陷入短暂的静谧,唯有洞外风声呜咽,似在为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低吟。

刘宗敏心急如焚,他再次跨前一步,单膝跪地,恳切说道:“闯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清军压境,咱们每耽搁一日,百姓就多受一日苦。联合朝廷,是当下破局的关键呐。若您担心朝廷有诈,咱可提前商议好条件,安排亲信盯着,务必保障兄弟们的安危。咱们不能因一时的犹豫,错失拯救天下的良机啊。”

李过也神色凝重地劝道:“大哥,自起义以来,咱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吗?如今摆在眼前的这条路,虽有风险,但却是最有可能实现咱们理想的。若能携手抗清,咱们便能凝聚更大的力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大哥,您就下决心吧。”